学习并列式结构满分作文

学习并列式结构满分作文

ID:36111948

大小:85.50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9-05-06

学习并列式结构满分作文_第1页
学习并列式结构满分作文_第2页
学习并列式结构满分作文_第3页
学习并列式结构满分作文_第4页
学习并列式结构满分作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习并列式结构满分作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习并列式结构满分作文横列式结构         1、横列式分层论证结构(议论文)横列式论证结构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结构形式,其特点是层次分明,从不同的侧面阐述中心论点。这种结构一般包含三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要紧扣中心论点。分论点要简洁、鲜明、突出。可将三个分论点锤炼成一个排比句。或者文章的主体由几个并列的论据组成,对论点进行立体式反复论证。也就是说大体有两种情况:1、分解论点,分论点平行,构成并列。2、论据并列。A、分解论点式:每段开头以分论点起笔,加强点题,反复点题,升华主旨。例1:《说谦虚》吴晗引论:总述“谦受益,满招损”本论:由三个分论点组成“并列式”结构分论一:认识需

2、要一个过程分论二:认识并不一帆风顺分论三:认识永无止境结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例2:有人曾问三个砌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说:“砌砖。”第二个工人说:“我正在赚钱。”第三个工人说:“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据说到了后来,前两个人一生都只是普普通通的砌砖工人,而第三个工人却成了有名的建筑师。请用并列式结构写一篇议论文。(列结构提纲)n中心论点:树立崇高的理想是获得事业成功的前提。n分论点:一、理想是奋斗的起点。n二、理想是奋斗的目标。n三、理想是奋斗的动力。----升华: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首先树立崇高的理想。文章结构:引论:在引述或比

3、兴的基础上提出中心论点。本论 分论点(一)提出分论点摆事实讲道理分论点(二)提出分论点摆事实讲道理分论点(三)提出分论点摆事实讲道理结论:升华主题,或精警语句作结。横列式高考满分作文:分解论点的步骤与方法请看下面的作文题目:1、上海市2006年考题:我想握住你的手。(手可以是农民的、教师的、科学家的、下岗工人的、外国人的、古代人的、未来人的,外星人的,或者是抽象的如“诚信”、“青春等)2、湖南省2006年考题:“意气“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有以下三种解释:(1)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2)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3)由于主观和偏激所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结合自己的认

4、识和感受写一篇谈意气的议论文。(提示:可谈要有坚韧的意志,或应该结交知趣、性格相投的朋友)3、广东2006年考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一位雕刻家正在一刀一刀地雕刻一块尚未成形的大理石,一个小男孩好奇的在一旁看着他。雕刻逐渐成形,头部、肩膀、手臂、身躯、眼镜、鼻子、嘴巴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出现在面前。小男孩万分惊讶的问雕刻家:“你怎么知道她藏在里面的呢?”雕刻家哈哈大笑,他告诉孩子:“石头里原本什么也没有,只不过是我用刻刀把我心中的天使搬到这里来了。”请以“雕琢心中的天使”为话题。(提示:天使可指理想、信念等)----4、辽宁2006年考题:题目:肩膀(提示:可谈肩负的责任

5、)审题立意的步骤在此可以省略,假定我们对这些作文题都有了观点,面对一个具体可写的观点,应该怎么做呢?三、欣赏:下面印发几篇优秀作文,供同学们借鉴。“?”的联想  “?”像那科学天空的北斗七星,“?”像一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更像是人生道路上的方向盘。“?”引导着千千万万的人为追求真理而奋斗不息,为获得答案而冥思苦想。  “?”能引发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思考,从而推动科学的进步。身为天主教神职人员的哥白尼对地心说大胆地提出了怀疑,终于成为日心地动学说的创始人,沉重地动摇了封建神学的统治地位。牛顿由苹果落地而提出疑问,终于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更是传为科学史上一段佳话。爱因斯坦在

6、介绍他成功的经验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正是这样大胆质疑,对任何事情都要问为什么的精神才使科学有了今天这样的长足发展。  “?”能启发人们对社会、对世界的思考。《苏菲的世界》这本书里,一个小女孩面对“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的问题开始了对生命对世界的哲理思考。托马斯·莫尔面对羊吃人的社会现象,思量着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形态,从而为我们描绘了《乌托邦》。马克思更是无数次地问自己:“资本主义制度怎样才能灭亡?”通过对大量工人运动经验的总结,他终于使“一个幽灵在欧洲上空盘旋”。正是一个又一个问号盘旋在哲学家的心中,使人类智慧的花园里百花竞放,

7、争奇斗妍。----  “?”引发着人们对人生的无尽思索。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天问》,到称霸中原成为一代豪雄的曹操的名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从东坡居士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到毛泽东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从车尔尼雪夫斯基的长篇小说《怎么办》,到张海迪的《生命的追问》,古今中外的人们通过小小的“?”表达了无限的意念、无穷的思绪。  “?”的确是一个神奇的符号,无比智慧的人类发明了它,它又促进了人类智慧的增长。对于“?”的无穷魅力,您是不是也该多问几个问号呢?我想握住你的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