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108736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6
《浅谈学校对教师的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沾益县盘江二中朱志兴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教师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主要劳动者。教师是教育教学过程的实际组织者、操作者。教师与学生直接接触和交往,对他们施加教育影响,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教学过程的四个基本因素,即学生、教师、教材和教学手段。在这四个基本因素中,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学习的主体,教材是教学的内容,教学手段是进行教学的工具,而教师是进行教学活动的主导力量。在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发挥主导作用。学校对教师进行管理就是通过执行教师管理职能,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业配套
2、、数量适度、协调配合、能适应教学和科研工作需要的教师队伍,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从而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为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服务。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4合理安排使用教师的工作,是教师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合理安排使用,首先必须做到知人善任,就是学校领导者要能够识别人才并善于使用人才。学校领导者要能够了解教师的思想水平和专长,了解教师性格爱好和健康状况,从而量才使用,用其所长,人尽其才。根据教师才能将其安排在适宜的职位上,努力做到才能与职位相当。对教师不求全责备,更不能只见其短,不见其长,而是用教师所
3、长,避教师所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看到每位教师的潜力所在,并积极设法为其创造发挥潜力的条件,把老年教师看作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把中年教师看作是学校承前启后的纽带,把青年教师看作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同时,还必须合理安排教师的教学任务。这不仅有助于培养提高教师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安排不当,则达不到上述目的,甚至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二、全方位满足教师的正当需要教师是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群体,具有与其他职业岗位人员不同的特点,精神需要是教师需要系统的主导需要,其激励效果更为显著,影响更为持久、深远。因此,满足教师正当、合理的需要,既要有物质生活方面的,诸
4、如住房、经济待遇、子女就业、夫妻分居等问题,又要有精神生活的需要,诸如要求入党入团、学习、进修、文化娱乐、个人发展等问题,在学校现有条件下,尽可能给予关心和帮助,通过各种组织、各种渠道来解决问题。从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三、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与提高在当代教育思想观念迅速发展4,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教育改革阔步前行的情况下,几乎每一个教师都面临着培训提高的任务。培训与提高教师,既有政治素质、师德修养、教育思想等方面的内容,又有学历达标和学历达标后的继续教育,以及紧密结合工作的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内容。因此,在教师管理中,除适当安排少数教师脱产进修以外,要做
5、好以下几个方面在职培训教育提高的工作。第一,制定规划、明确目标。各地区、各学校根据本地、本校教师实际状况,制定出长短期规划。如新教师上岗后一年以内要适应教学工作,三年内要成为合格教师,五年成为骨干教师。第二,建立健全各种制度。教师的培训与提高,要立足于学校。为此学校要建立健全各种学习、进修、奖励等制度;如发挥教研组的作用,通过教研组开展集体备课、相互听课、经验交流、政治业务学习等制度,保证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得到培训和提高。还可以建立老教师传、帮、带的制度,帮助青年教师学思想、学业务、学作风。、第三,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基本功训练不仅可以培养青年教师的规范性、稳定性
6、和养成性,而且能够提高他们对于教育教学工作严肃性、科学性的认识。这是提高教师素质和业务水平的基础性的工作。第四,组织教改实验研究。学校要努力树立教师教育科研意识,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素养;要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科研理论,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指导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验,鼓励他们出教改实验成果。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来提高教师教育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力。因此,学校应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及学科教学实际,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四、准确考评教师4客观、科学、公正地考评教师的工作,是合理地使用和晋升教师的前提,也是科学地安排与管理教师工作的基础。这一工作的有效组织,
7、不仅能够激励教师不断进取的精神,提高其成就感、荣誉感,促进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同时,也能促进教师尽职尽责,奖罚分明,客观地认识和衡量自己的工作,进而加以改进。在对教师考评时,既要看到其工作实绩,又要看其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既要了解其主观努力的程度,又应了解其原有的基础、水平和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状况。在考核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实绩时,不能片面地只看学生的分数,而要着重看到教师在德、智、体等方面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所得出的成绩。同时在教师考评中,必须广泛听取意见,听取各个方面的反映,包括同科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生的意见和反映。只有多主体参与考评教师,才可能取得
8、真实的、可靠的反馈信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