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7.21《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历史:7.21《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ID:36101243

大小:8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05

历史:7.21《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历史:7.21《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历史:7.21《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历史:7.21《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历史:7.21《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7.21《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学准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1.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1956年赫鲁晓夫做《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报告。2.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1975年以后,苏联经济进入停滞时期。3.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导致了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理解:1.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内容、结果、失败的原因。2..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结果、失败的原因。3.戈尔巴乔夫执政时苏联的形势;戈尔巴乔夫经济和政治改革的内容、过程、影响。运用: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

2、的观点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2.比较勃列日涅夫改革与中国的经济改革,总结中国经济改革成功的经验。3.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的关系;戈尔巴乔夫改革与中国改革的异同。二、过程与方法人物评价、问题比较、问题探究。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但还不成熟,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践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需要及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因此改革是必需的、必要的,但不能偏向。改革的道路是艰巨的、曲折的、复杂的。教学重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其影响。教学难点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和苏联解体的原因。教学方法讲

3、述法、讨论法、资料分析法。8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讲述:二战结束后,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三位领导人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分别进行了改革,他们的改革各有成败,深刻了影响了苏联的局势,最终导致了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这节课,我们来看看这三位领导人的改革。板书: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二、讲授新课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特征及弊端。学生回答:主要特征: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排斥市场;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存在的

4、弊端: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为支持工业不惜损害农民利益;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教师讲述: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苏联的农业状况令人担忧,工业领域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消极影响一直持续到战后,农业单位面积产量没有提高,仅为欧洲其他国家平均产量的1/3。这种状况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社会的稳定,也不能满足国家对粮食和原料的需要,制约了工业的发展。1953年,斯大林逝世,为苏联体制改革提供了契机与可能。经历了一番动荡后上台的赫鲁晓夫感受到了斯大林体制的种种弊病

5、,并尝试医治,由此揭开了苏联改革的序幕。板书:一、赫鲁晓夫改革教师讲述:赫鲁晓夫一上台就以革新者自居,他首先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批判,矛头直指斯大林。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召开,中国等55个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应邀列席大会。赫鲁晓夫主持大会并做了党中央工作总结报告。在总结报告中,赫鲁晓夫就内政和外交方面提出了一些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不尽符合的新观点,如反对工资的“平均主义”;提出资本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发展的“和平过渡”理论,等等。大会闭幕当夜,赫鲁晓夫突然召集代表再次开会,向他们做了题为《关于个人迷

6、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8教师提问:秘密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教师总结: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的中心是反对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赫鲁晓夫对斯大林在30年代大清洗运动中和卫国战争初期所犯的许多严重错误的分析肤浅,评价也不公允,并把错误的根源简单归结于斯大林的“不良品质和性格”,缺乏历史的辩证的分析。教师提问:虽然这份报告在有些地方有失公允,但这份报告在当时在苏联国内外引起了极大的影响。请同学们讨论分析一下,这份报告对苏联国内形势有什么样的影响?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苏共“二十大”打破了对斯大林

7、的个人崇拜,解除了人们的思想束缚,为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创造了思想条件。教师讲述:赫鲁晓夫当政期间,对斯大林时代的方针政策和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和改革。政治上,批判个人崇拜,加强民主和法制,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教师提问:赫鲁晓夫在经济领域的改革的重点是什么?学生回答:农业。教师提问:具体措施有哪些?学生回答: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教师补充:(学生阅读教材中的

8、插图:手持玉米的赫鲁晓夫和热烈欢送出发垦荒的苏联青年)那时在莫斯科留传着这样的话:在全世界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只有一个理论家、哲学家,这就是毛泽东。而赫鲁晓夫只是一个实干家,是一个种玉米的实干家。他整天叫嚷要种老玉米,不分时间,不分地点,逢人便讲。在苏联,东西南北中,远至天寒地冻的北极和荒无人烟的哈萨克斯坦草原,都要种老玉米。他甚至要求波兰等国家的领导人也去大力倡导种老玉米。一时间,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