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094043
大小:3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05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 2、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严峻、恐怖、会意、一拥而人”等词语。 3、理解句子: (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2)我蹲在旁边,看到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3)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在品词析句中体会思想内容的能力。 2、学习本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法,理解这样写的好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品质和在
2、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伟大精神,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的思想感情。(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体会正义之美,生命之美。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 l、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二)难点 弄清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法。(三)解决办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研讨,引导学生品析人物语言,体味人物神态,感受李大钊的精神及品质。三、教学方法引导(一)教师教法 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理解内容;在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认为值得深人
3、体会的句子,进行深入理解;必要时给予点拨。(二)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交流,深入理解。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一)教师活动设计 1、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词语“信心”加以分析,领会文章的主旨。 2、帮助学生品析人物语言,体味人物神态,感悟人物的思想。 3、引导学生体会对比描写手法的反衬作用。(二)学生活动设计 1、预习课文,搜集有关李大钊同志的材料。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3、分角色表演李大钊在法庭上的表现,深化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体会。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预习检查,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
4、习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谁能结合课前预习,说一说题目为什么叫“十六年前的回忆”? 2、简介李大钊。 (可让学生结合手里的资料,谈一谈对李大钊的了解,然后教师适当加以补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 2.指名检查初读的情况。 (1)正音:待会儿、沉着 (2)指名回答思考题。 (课文主要讲了李大钊同志的三件事:被捕前、被捕、在法庭上。)三、自主探究课文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中找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如:“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
5、时候他又出去了。” 3、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体会到了什么?四、小组合作,交流感悟(组内初步交流自学成果,互相补充,如仍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作上记号,待合作探究时解决。)五、归纳学习目标(各小组上交疑难问题,由教师归纳出几个主要问题待下一步探讨。)六、布置作业 1、自学生字、抄写文中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出示上节课归纳的各组未能自主解决的疑难问题。)二、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1、教师引导学生找中心句。 (教师可设计一个问题:李大钊在敌人面前英勇无畏,
6、将生死置之度外,是什么样的力量占据着他的心?学生会很快找到答案:是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2、围绕“信心”一词,展开联想。 (引导学生围绕“信心”一词,联想到战争年代革命英雄黄继光、刘胡兰、董存瑞……是因为他们对革命事业有着坚定的信念——相信革命事业必定会取得胜利,才使他们在敌人面前英勇无畏,将生死置之度外。) 3、品析人物语言,学习“被捕前”。 (这里可从语言训练入手,着重引导学生体味李大钊说的两句话:①“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就“知道什么”设计三种解释让学生选择(A.小孩你什么都不知道;B.小孩子你知道的不多;C.小孩子你不应该知道
7、。)可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品味词语所包含的意思。②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应抓住词语“坚决”、“常”、“轻易”、“什么时候”,让学生在品析词中体会李大钊坚持留在北京,忠于革命的伟大精神。最后在读中品析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4、体味人物神态,学习“被捕时”。 学习这部分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两句描写人物神态的话,从中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①“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把“不慌不忙”换成“匆匆忙忙”行不行?为什么?
8、)②面对凶恶的敌人,“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惯有”、“严峻”两个词去掉行不行?)教师扣住“惯有”一词,进一步引导学生想像父亲平时对待革命工作的态度。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