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089229
大小:3.44 MB
页数:36页
时间:2019-05-05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课件0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三宝庙(泰国)三宝庙(印尼爪哇岛)三宝庙(马来西亚)南京郑和纪念馆云南郑和墓和纪念亭江苏太仓浏河镇郑和纪念馆江苏苏州郑和纪念馆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冲突交往:一、郑和下西洋郑和:回族,出身于世代穆斯林家庭。他从小听说了许多海外的情况,学到了很多航海知识,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1405年明成祖朱棣命他率领船队出使西洋,总计28年间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岸和红海沿岸。郑和(1371—1435)明代杰出的航海家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地区。文莱阅读教材和下列材料,讨论:郑和为
2、什么要七下西洋?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明史·郑和传》宣扬明朝的国威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寻找失踪的建文帝你知道我的远航为什么能成行吗?明朝初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客观主观郑和自身的条件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国力强盛、政府大力支持想一想:当时具备哪些条件?目的: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起止时间:1405——1433年主要人物:郑和刘家港出发地点:次数:先后七次到达地区:影响: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小组讨论:郑和航海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巨大的风浪
3、,恶劣的海上天气。缺少淡水、食物等生活用品。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人物郑和哥伦布达·伽玛时间1405—1433年1492—1504年1497—1498年次数7次4次1次船数大船62艘(连小船共有200艘)17艘4艘船只大小长44丈(151.8米)宽18丈(61.8米)100吨长24.5米宽6米120吨、100吨50吨通过中西远洋航行的对比,你得出什么结论?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材料一:郑和下西洋后,浡泥、满剌加、苏禄的国王和王后回访中国。苏禄国王率300多人访问中国,归国途中病逝于中国,即在中国安葬。材料二:郑和下西
4、洋过程中和下西洋后,明朝有许多人到南洋(即今东南亚)去做工和经商。阅读下列材料:郑和下西洋的意义:1、郑和远航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且规模大,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2、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关系。郑和与欧洲航海家具有什么精神呢?郑和精神是什么呢?百折不挠、积极进取、不畏艰难的探险精神。开放交流、勇于开拓、和平宽容、自强不息、睦邻友好、献身祖国。感悟历史一、郑和下西洋1.目的2.条件3.概况4.影响二、戚继光抗倭戚继光:山东蓬莱人。明代杰出军事家,17岁承袭父职,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先后
5、在东南沿海抗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其军队被称为“戚家军”。戚继光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戚继光: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的民族英雄,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17岁承袭父职,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戚继光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戚家军”。台州台州登州福建广东想一想: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平定了浙江、福建的倭寇1564年,与其他军队配合,扫除广东的倭寇倭患基本解除戚家军取得胜利的原因:戚继光有远大志向,爱民的情怀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卓越的指挥才能和指挥策略。是正义的,符合人民的利益戚继光纪念馆
6、为什么说戚继光是我国古代的民族英雄?你认为他有哪些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你怎样评价明朝抗倭的戚继光和南宋抗金的岳飞?人物评价代表利益抗击对象岳飞戚继光项目外来侵略势力国内女真族统治者中华民族中原和江南人民抗金英雄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倭寇的来历:(了解)时间:_________业绩:戚继光率领___军在____,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倭寇,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与当地的明军剿灭那里的倭寇。地位:____英雄戚继光抗倭的业绩永远载入史册明朝中期戚家台州民族三、西班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553年1987年4月,中国政府和葡萄牙政
7、府在北京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七子之歌》闻一多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____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郑和七下西洋明中后期——国势衰落冲突交往●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由强盛逐渐转向衰弱了。反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