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的人性回归

作文教学的人性回归

ID:36079731

大小:88.0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5-05

作文教学的人性回归_第1页
作文教学的人性回归_第2页
作文教学的人性回归_第3页
作文教学的人性回归_第4页
作文教学的人性回归_第5页
资源描述:

《作文教学的人性回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功夫在诗外——谈作文教学的人文特征:回归生活内容摘要:鉴于现在中学作文教学的人文缺失,本文主要探讨了作文教学要怎样重拾中国写作文化的人文光辉的问题。笔者根据当今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把问题聚焦在作文的“回归生活”,并强调了回归生活中的“真善美”。关键词:人格与文格回归生活真善美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说:“高中教育要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使学生不仅学会求知,学会做事,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学会生存;既要具备人文素质,又要具备创新的科学精神;既要能够适应社会多样化人才的需求,也能够获得到丰富、有个性的人生体验。”①这段话让我想到了语文教学中一

2、个重要的部分——作文教学。钱理群先生说过:“对人的培养和对写作的训练是统一的,培养一个人怎样写作,在另一个意义上就是培养一个人怎样做人。” (一)作文与做人“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②这里的“言”,既包括口头语言的有关政治、德教的“言辞”,也是作为书面语言的文章。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的圣贤们赋予文章以个体生命的存在功能。刘勰《文心雕龙·序志》中的“岁月飘忽,性灵不居;腾声飞实,制作而已”更强调了文章可以使个人获得不朽的声名。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仆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

3、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司马迁赢得身后不朽之名的追求实现了,一部《史记》使他得以永生。文章具有个体生命存在的功能,其终成为中国文人的一种人生理想,并成为他们的终身追求。反映在作文教学上,就是把作者的道德人格和心灵境界的培育视为最基础的要求,这种主体人格的培养,也就是培养写作者文气的过程。千百年来的中国写作文化,是崇尚写作主体的人格心灵塑造,中国写作学和写作教学具有耀眼的人文光辉。然而

4、,对当下的中学生来说,写作变成了一件艰难和痛苦的事情;有些学生即使写出了所谓的“优美的”文章,却也显得唯美、琐碎、柔靡、小家子气,或者缺乏激情,或者缺乏同情,或者缺乏真情。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二,而后者更为严峻。首先,现在的学生,住的是钢筋水泥砌成的城市丛林,外在世界越来越开放,但内心世界却相对比较封闭,紧张的学习生活让他们甚少接触社会,情感体验更是单一。城市人,总是步履匆匆,文化渐渐成了“快餐”。于是,反映在作文上,理性认识多于情感体验,往往一篇语文科的作文习作,写到最后成了政治文章;而这种“理性”,又往往是一种单一的表层化的思

5、想品德认识。其次,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在作文教学上的偏差,更让人担忧。一直以来,大多数教师总把写作看作是一种技巧,是一种操作。于是,写作技法成了指导学生作文的法宝。起承转合,通顺而规范,更不乏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表现手法;唯独缺少的恰恰是灵魂——在作文中,学生丢掉了情感,丢掉了思想,忘记了精神,忘记了人格,忘记了如何做一个活生生的人。要立言,必先立德;要作文,必先要能做人。而作为一个人,首要的便是情感。做有情人,才能拥抱生活的亮色;写有情的文章,才能贬恶扬善,激浊扬清。这样的文章,自然有沉甸甸的生命质感。那么,作文教学要怎样重拾中国写

6、作文化的人文光辉呢?宋代诗人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笔者的理解,这“诗外”,便是生活。(二)回归生活真情实感是一切诗文的灵魂,而所有的真情实感只能来自于对生活的用心感受和深入思考。《语文课标》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说道:“人类是社会的动物,从天性上,从生活的实际上,有必要把自己的观察、经验、理想、情绪等等宣示给人们知道,而且希望越广越好。有的并不是为着实际的需要,而是对于人间的生活、关系、情感,或者一

7、己的遭历、情思、想象等等,发生一种兴趣,同时仿佛感受一种压迫,非把这些表现成为一个完好的定形不可。根据这两个心理,我们就要说话、唱歌,做出种种动作,创造种种艺术;而效果最普遍、使用最便利的,要推写作。”③由此可见,我们作文教学必须扣紧学生的写作动机和需求,不能让学生丧失写作兴趣和热情。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我们已经长期忽视了作文教学的人文性,忽视了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志向、情感、观念,没有给学生应有的写作时间和空间,没有把学生引向丰富多彩的生活,没有注意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创作欲望。语文课程标准已经明确指出,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

8、生活,丰富生活的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这就意味着作文教学要从理念本源趋向生活本源。叶圣陶先生说过,“求诚”的文章来自生活的充实,“所以我们只须问,我们的生活是不是在向着求充实的路上?”“要使生活向着求实的路,有两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