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058253
大小:4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4-29
《《石壕吏》教学设计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石壕吏》教学设计临川寺初级中学李超潮教材分析:《石壕吏》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杜甫诗三首》的第三首,第五单元是文言文单元,本单元所选文言文,体裁不尽相同,有叙事的,有夹叙夹议的有说明事物特征的,而《杜甫诗三首》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也是艺术成就较高的一篇。学习《石壕吏》有助于学生体会“诗圣”杜甫的诗又号称“诗史”的现实主义特点。理解《石壕吏》反映的社会现实的思想内容较容易,但体会蕴含在诗作中的思想感情就比较难了,尤其是并未直接点明而又很复杂的这种感情时更是如此。在反复的诵读中才能品味诗作的丰富的思想内
2、涵,高超的艺术手法和精美的语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石壕吏》的创作背景。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准确流畅的背诵诗歌。能力目标:1.加强朗读教学,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2.把握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含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石壕吏》,深切感受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普通百姓的美好情操。2.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体味作品的丰富的思想内涵。教学难点:把握《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热爱国家,关心民众的思想情感。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归纳法、赏析法等。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助读
3、资料并完成预习检测的内容提出疑问;教师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设计思路:《石壕吏》是杜甫的一首叙事诗,诗人通过对亲眼所见的石壕村一家人被强迫征兵以致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的描述,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朝庭无能黑暗的批判,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我把引导学生体味《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作为重点,通过“朗读疏通整体感知——揣摩模拟人物心理——观看视频点评感悟”一层层由浅入深体味诗歌的内容、主题、人物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多次多元的对话达到对文本的深
4、透理解,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背景:1、出示朱德和郭沫若的对联,让学生猜一猜说的是谁?2、师过渡到新课:这里由“草堂”“诗圣”以及“诗中圣哲”大家都能猜到是写杜甫的。我们今天要学习一首古诗《石壕吏》,去感受是“诗圣”带给我们的深重的思考。3、引导学习:(由助读资料和预习检测归纳总结出)作者杜甫,唐朝诗人,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他历经安史之乱,真切地感受到老百姓的疾苦,尤其是在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兵败邺城后,在他从洛阳到华州的途中,看到官差疯狂拉丁,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城镇成墟,
5、白骨遍野,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这首诗是杜甫著名组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中的一首。公元757年安禄山在洛阳被其子安庆绪所杀,长安、洛阳等地被唐将郭子仪收复,安庆绪退守邺城。公元758年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使率六十万大军围攻邺城。唐肃宗害怕九节度使“难相统属”,因而不置元帅,只用宦官鱼朝恩充当“观军容宣慰处置使”,这样,围攻邺城的六十万大军便陷于“进退无所禀”的无政府状态,以致“城久不下,上下解体”。第二年3月
6、,反被史思明援军击败,全军溃退,郭子仪退守洛阳,洛阳一带告急。唐王朝为了挽回危局,便在洛阳至潼关,特别在临近前线的石壕、新安一带,不择手段地大量拉夫,不管老少男女,都被抓去充服兵役。这时候,杜甫正在回华州任所途中,亲眼看见了战乱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忧愤交加,于是创造了“三吏”、“三别”这两组优秀的现实主义诗歌。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看视频,配课文朗读MP3,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和节奏:2、自由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和节奏;指名读,其他同学听:思考:他(她)是否全读对了?齐读:注意难读的字词:逾戍妪咽3、自读课文,交流文意。①结合课下注释,自读句子
7、,理解大意。②同桌交流,探讨不理解的字义。③学生质疑:不理解的字义,教师补充。④指名学生说说大意。⑤学生积累:要注意哪些重点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4、教师小结课文大意:(多媒体展示)三、品读课文,分析中心:1、再读课文思考:(1)文章开头四句是故事的发生,写了几个人几件事?哪一句预示有一场灾难降临?(四个人,四件事。有吏夜捉人)(2)在这里老翁、老妇分别有怎样的举动?(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捉人)(3)想一想哪些字之间能形成对比的手法?(“呼”和“啼”;“怒”和“苦”)(4)老妇致词说了哪些家事?诗人是怎样知道的?(一家三男被征 二男新战死 寡媳衣不遮体
8、听妇前致词)(5)老妇一家三男被征,说明了什么?三男已死二男,又说明了什么?(说明兵役之苛酷及战争之惨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