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docx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docx

ID:36051362

大小:80.38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4-30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docx_第1页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docx_第2页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docx_第3页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docx_第4页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绪论一、气象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气象学: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探讨其演变规律和变化,直接或间接用其指导生产实践为人类服务的科学。2.研究对象:大气.3.研究内容:(1)探讨大气的特性和状态;(2)研究大气现象发生、发展的能量来源、性质及其转化;(3)研究大气现象的本质;(4)探讨如何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大气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更适合于人类的生存。4.分支:大气物理学:研究大气物理性质及其变化原理天气学:讨论天气现象及其演变规律,并据以预报未来天气变化.大气探测、气候学、动力气象学、大气化学、人工天气、应用气象学5.天气与气候的联系与区别:概念:天气: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

2、大气状态(气温、湿度、压强等)和大气现象(风、云、雾等)的综合。天气过程:大气中的短期过程。气候: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气候:某一地区气候系统的全部成分在任一特定时段内的平均统计特征(盖斯特(Gates))。区别与联系:1、时间尺度不同气候包括该地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也包括某些年份偶尔出现的极端天气状况。气候过程是在一定时段内由大量天气过程综合得出的长期大气过程。天气与气候存在统计联系。2、变化速度、周期不同天气变化快、周期短;有短期天气过程、中期天气过程和长期天气过程。气候变化周期较长,有季际、年际、十年际

3、、百年际、千年际、万年际等。3、空间尺度不同气候系统(5个子系统)是庞大的,天气系统(如气旋、反气旋)是单纯的。4、包含的内容不同:气候包含的内容复杂;天气相应简单。6.气候学:(研究对象:气候系统)研究气候的特征、形成和演变以及气候同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学科。二、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发展简史1、萌芽时期(16世纪中叶以前)我国居于世界领先行列。亚里士多德《气象学》2、发展初期(16世纪中叶-19世纪末)各种气象仪器的发明;气象台站的建立3、发展时期(20世纪以来):三大学说进展——锋面学说、长波理论、降雨学说第一章:气候系统概述一、气候系统:1.定义:气候系统是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

4、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2.气候系统的能源:太阳辐射.气候系统各组成部分通过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相互联系,共同作用于地球气候。二、大气圈概述(一)大气的组成1.大气:多种混合气体+悬浮固、液态杂质。2.干洁空气:大气中除固、液态微粒和水汽之外的全部混合气体。N2、O2、Ar、CO2、O3氮:75%;氧:23%;氩:1%;二氧化碳与臭氧含量少,变化大。CO2:0.03%。3.臭氧:大气中O3分布:10km,开始增加;12-15km显著;20-30km最大。O3作用:(1)影响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2)“O

5、3保护层”臭氧空洞:是指因空气污染物质,特别是氧化氮和卤化代烃等气溶胶污染物的扩散、侵蚀而造成大气臭氧层被破坏和减少的现象。臭氧空洞的成因:①大气层中的氯氟烃(CFCs)——一种含有氯、氟、碳三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俗称“氟里昂”)污染;②寒冷使臭氧层变薄。4.水汽:水汽主要来源于海洋、江河湖沼和土壤,以及潮湿物体表面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天气变化、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淡水之源、气候系统各圈层的纽带。5.大气中的固态与液态微粒(气溶胶粒子):悬浮在大气中的各种固态与液态微粒。固体杂质主要有烟粒、尘埃、盐粒等,多集中于低层大气中。固体微粒的作用:凝结核;影响辐射从而影响地面和空气温度;

6、降低大气能见度。(二)大气的结构(垂直分层)1.大气的下界是地面。上界:(1)大气层的物理上界: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1200km高度;(2)大气上界:地球大气密度达到星际气体密度(1个微观粒子/cm3)2000—3000km高度。2.大气的分层(据气温和气流运动划分)1)对流层:大气圈最底层,集中了大部分的空气质量与水汽,大多数天气现象发生地特征:①厚度时空分布:夏季>冬季;低纬度>高纬度。②在一般情况下,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气温直减率)。③空气对流运动显著。④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⑤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²气温直减率(温度垂直梯度):气温随高度的变化率2)平流层:对流层顶以上到

7、50—55公里范围。气温先是不变或微有上升。30KM后显著升高(受地面影响小+臭氧吸引紫外辐射)①平流层气温基本上不受地面影响,随高度增加而升高。②气流运动相当平稳,并以水平运动为主。③水汽含量极少。3)中间层(高空对流层或上对流层):自平流层顶到80—85公里。特征: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到顶部降至160—190K;②空气有垂直对流运动。③几乎没有云层,有时有夜光云。④白天出现电离层(D层)4)暖层(电离层):自中间层顶到800(25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