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046202
大小:37.87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02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政 治10月月考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牡一中2016级高三学年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一、单选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30道题,每题2分,共60分)1.“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尽管儒家讲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家讲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佛家讲的是人与宇宙之间的关系,但就其哲学本质,它们的理论反映的基本问题都是()A.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D.人和世界的关系2.十九大报告提出,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
2、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概括和总结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具体
3、内容之一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3.下列选项中,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是()①“凡可状者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与“天不变,道亦不变”②“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万物皆在我心中”④“道是天地之心,万物之母”与“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我国明朝哲学家王阳明认为“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下列观点与此观点蕴含的哲学思想一致的是()①存在就是被感知②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③未有此气,已有
4、此理④人是万物的尺度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5.中国产品能否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再到“中国创造”,离不开“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不苟且、不将就、不敷衍,精耕细作、精琢细磨,体现专业、注重品质的精神。材料强调了意识()①具有主动创造性、直接现实性②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③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④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人们想起梅子的颜色和味道,会刺激机体分泌唾液而生津止渴,暂时缓解肌体缺水的生理反应。看到饼子的样子和形状,却无法刺激机体分泌葡萄糖而难
5、解饥饿。从哲学上看,望梅可以止渴,而画饼却不能够充饥,是因为()①人脑特殊的结构是产生不能充饥的根源②人的意识对生理活动的调控具有差异性③外界刺激的效果离不开人体的生理活动④梅子和饼子无条件地处于普遍联系之中A.②③B.①④C.①②D.③④7.俗话说“人活一口气”,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人体内的交换,就是通过数以亿计的肺泡和它们周边的毛细血管共同完成的。我国科学家首次采用活体成像技术,直观、实时地观测了肺泡的发育过程,并进一步阐明了肺泡上皮细胞的分化机制,为预防、治疗相关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这表明()①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可
6、以推动认识的发展②认识活动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目的③人类具有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能力④科学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制约实践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习近平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幸福从来不会从天而降,所有的幸福都需要靠双手去创造。下列选项与材料蕴含哲理一致的是()①十事半通,不如一事精通②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③多言数穷,不如守中④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9.“指尖轻触,哀思关山飞渡。”2018年清明节,我国多地推出微信祭扫活动。对于这种祭扫方式,有人力挺,认为
7、高效便捷、文明环保;有人却表示质疑,认为不去现场祭扫就失去了祭奠的意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认识才是真理性认识②对问题的反复争论往往有利于深化人们的认识③不断纠正谬误、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④价值判断和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0.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需要新的重大理论创新和思想指导,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在总体保持我国宪法连续性
8、、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宪法保障。对此的合理解释是①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呈现为波浪式封闭式循环②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③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的多次反复④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