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3水体运动规律(测)(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3水体运动规律(总分100分时间50分钟)班级_______学号_______得分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要求)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 )A.蒸发量增加B.地下径流量增加C.降水量增加D.雨季地表径流量增加2.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模式的优点包括( )①解决城市洪灾 ②补充地下水 ③解决城市缺水问题④延长径流集聚时间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答案】1.D
2、 2.D 锋面涡指的是因水流相互作用加上风的作用力使得海域具有丰富的冷暖水的生成、消散现象,从而形成与常见天气系统类似的一种特殊的海水流动形态。下图为某月世界部分海域的海水流动(如图中箭头所示)示意图。读图,回答3~5题:3.该月,锋面涡形成于图中的(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4.叶绿素a存在于所有光合植物中,丙处叶绿素a的含量较高,主要是因为( )A.距陆地近B.上升流C.光照强D.水流急5.典型锋面涡形成产生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A.有利于海洋航运B.有利于污染物扩散C.吸引鱼群的集聚D.形成连续性降水【答案】3.C 4.B 5.C 2
3、0世纪90年代以前,第聂伯河夏、秋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24%,冬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15%。20世纪90年代以后,该河夏、秋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32%,冬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30%,但总径流量变化较小。下图为第聂伯河部分流域示意图。据此回答6~7题:6.第聂伯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A.冰川融水补给B.雨水补给C.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D.地下水补给7.20世纪90年代以后,第聂伯河径流量的季节分配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流域降水量增加B.全球气候变暖C.农业灌溉面积减少D.大量修建水库【答案】6.C 7.D 下表为2016年东北某河流下
4、游河段水运交通逐月累计旅客发送量统计表,该河段自西南流向东北。据此回答8~9题:月份123456789101112发送量(万人)0.00.00.00.015.642.572.8110.8135.1156.3156.3156.38.该河段在下列时间能发生凌汛的是( )A.3月B.6月C.10月D.12月9.该河段航运的大致规律分析错误的是( )A.1~4月份因河流断流而停止B.8月份旅客发送量最大C.5~10月份旅客发送量逐月增加D.至少营运8个月【答案】8.C 9.B 【解析】第8题,出现凌汛的条件是有冰期的河流,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即为明显的南北流
5、向,发生的时间一般为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根据逐月累计旅客发送量统计表可知,3、12月仍处于结冰期,不可能发生凌汛:6月处于夏季,气温较高,更不可能形成凌汛;10月秋末处于刚要结冰的时期,最可能发生凌汛,所以C项正确。第9题,根据表中信息可知,11月至次年4月客运因结冰而停止,通过计算可知5~10月中5~8月是逐月增加的,9~10月客运量下降,8月份为38万人,旅客发送量最大,所以B项正确。(3)调整产业结构,限制高耗水企业的规模,发展新兴工业;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加强水的循环利用,提高利用率;引进工业污水处理技术(污水先处理后排放);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工业
6、生产用水的监督管理。(6分)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是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洞里萨湖最大水面面积可达1万平方千米,水深可达11米;最小水面面积只有2700~33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仅1米左右。洞里萨河连接着洞里萨湖与湄公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材料二 湄公河三角洲分布着由湄公河及众多支流形成的稠密河网,它包括越南南部的大部分和柬埔寨东南部,面积44000平方千米,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平原。(1)洞里萨湖水位季节变化非常大,试分析其原因。(6分)(2)洞里萨河的流向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试推测1、7月的洞里萨河的流
7、向有何差异,并说明原因。(6分)(3)夏季,甲区域的海水温度比同纬度的南海其他海域的水温低,请简述原因。(6分)【答案】(1)洞里萨湖周边地区地势低洼,主要水源来自降水和周围河水的注入;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导致其水位季节变化大。(6分)(3)上约旦河自北向南流经该湖,河水补给较多;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雨水补给较多;处于板块张裂边界,断层发育,有地下泉水补给。(4分)(4)湖泊及周边地区气候变干,气温日较差变大,风沙灾害增多;该湖湖区渔业资源、沿湖生物资源减少;淡水资源减少,影响沿湖农业、工业及居民生活用水等。(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