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估算》设计意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二年级《加减法估算》的教学设计与设计意图 估算是指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笔算的基础上教学的. 本课教学前,学生接触的都是口算和笔算,不仅习惯于精确计算,而且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达到了比较熟练的程度,因此对100以内的加减法不容易产生估算的需要,估算意识的培养比较难.另
2、外,学生在这之前没有接触过"近似数",同时还未形成"整十数相加比较方便"的认识,也影响了学生对估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在讲《加减法估算》前,我反复琢磨这节课怎么讲,就能让学生有估算的意识,体会到估算的好处。我总觉得教材通过“100元买3种生活用品够吗?”采用这样的提问方式去学习估算的知识有些不妥。所以我没有采用书上的例题,而是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了一节课。教学设计如下: 课的一开始,我首先问学生:你们在什么情况下用到“大约”这个词?学生回想前面学过的知识,作出如下回答:有的学生说,一年级
3、在学时间时,学过“大约几时”;有的学生说,二年级第一单元在学习长度单位时,量出的长度不够整厘米的,要看成整厘米,这时用“大约几厘米”来说明。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大约”这个词的意思,我又设计了猜一猜的游戏。我向学生提出:老师的年龄接近30岁。猜猜老师可能是多少岁?学生说出了以下答案:27岁、28岁、29岁、31岁、32岁、33岁。最后我告诉了学生准确的年龄。老师的年龄接近30岁,我们也可以说成大约30岁。在猜一猜的活动中,学生又进一步体会了“大约”和“可能”、“大概”、“估计”一些词的意思
4、一样,准确值也许比估算值小,也许比估算值大,但是准确值必须离估算值很近很近,差距不大,可以用“差不多”来描述。猜测准确值时,必须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超出了这个范围就会出错。学生初步理解了“大约”的意义,我趁热打铁又出了一题:呼啦圈的价格大约是20元,猜一猜呼啦圈的价格是多少钱?学生根据估计值20元,说出了一些数,这些数都在要求的范围内,所以很快就猜对啦。 试一试:将老师提供的数说成最接近的整十数.让学生体会估计结果的不确定性及范围,并练习"近似数",为后面的估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做好铺垫.
5、 出示例题:要买下面的玩具,大约需花多少钱?小轿车32元,自行车28元,飞机59元,电话机12元,小卡车21元,轮船37元。在出示题之前,我提出在老师写完题,谁能很快的告诉老师答案。等我把题写完,有的学生很快说出大约花190元。我惊讶的问学生,你怎么算的这么快呀?这位学生介绍了自己的方法,原来是把题中的每个数都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计算,这样算起来速度快,比较简便。接着让学生理解“190元”是准确值吗?不是。那么这个值就是估算下的数值,不是准确值,所以不能用“=”,要用“≈”,教学生学会写
6、“≈”。书写格式如下:32+28+59+12+21+37≈190(元)接着要求学生把准确值 303060102040 也求出来。32+28+59+12+21+37=189(元)让学生明显的感知准确值与估算值的区别,感知它们的差距不大。 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理解什么是估算,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进一步体验估算的便捷性. 如果买的东西越多,越能体会到
7、估算的好处所在。 为了让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与书写格式,我出示以下题目:买19元和52元这两枝笔大约需要多少钱?首先审题,问题中有“大约”这个词,说明要求用估算的方法解题,也就是把题中的数看成整十数计算。然后要求学生齐练,一人板演,老师集体纠正。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估算。例如:从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米?写作业大约用了几分钟?…… 其实估算在生活中经常用到,让学生在说中体会到估算的价值所在。 在做题时,要看要求,把估算和精确计算结合起来,学会把知识综合应用,这样才能做到正确解
8、题。例如:本节课最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一套水杯24元,一个热水壶28元,问带50元够吗?如果估算的话是50元,精确计算的话是52元。如果按照估算下的结果,有的学生就会误认为带50元够,学生的思维达不到一定的层次 ,很容易造成这样的错误。所以生活中我们带的钱要比估算下的多一些,就不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学生在解题时,根据题意把两者结合起来考虑比较合适,在对比中加深理解。 课堂结束时,完成书上31页的“做一做”。练习既是对本节课知识技能的巩固,又进一步体验估算在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