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中国近代现代史第6单元第17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学案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中国近代现代史第6单元第17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学案

ID:36034294

大小:311.64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4-29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中国近代现代史第6单元第17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学案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中国近代现代史第6单元第17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学案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中国近代现代史第6单元第17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学案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中国近代现代史第6单元第17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学案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中国近代现代史第6单元第17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中国近代现代史第6单元第17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7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考点1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伟大的历史转折[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工作重点的转移1.标志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2)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3)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4)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3.意义(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2、主义的新道路。(3)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轻巧识记]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1.农村改革(1)开端: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2)推广: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3)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2.城市改革(1)依据: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3)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

3、适当分离。(4)措施: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和厂长(经理)负责制。[易误警示] 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几点误区(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不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过程(1)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5月,开

4、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3)设立经济开放区:从1985年起,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并批准设立海南省,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4)开发浦东:1990年4月,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2.格局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3.特点: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4.意义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轻巧识记]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理解—史料研习归纳]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史料一 1998年,江泽民同志在安徽农村考察

5、时指出:“改革从农村开始不是偶然的,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和当时农村的困境决定的……当时有二亿五千万人吃不饱肚子,吃饭问题成为最紧迫的大事,不改革已经没有出路了。”史料二 联产承包责任制采用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中共中央一号文件》(1983年)史料三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

6、国最贫困的省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史料解读](1)史料一中“二亿五千万人吃不饱肚子”强调了农村改革的迫切性,也说明了农村改革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实际。(2)史料二中“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说明农民有了经营权或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3)史料三中“某些尝试”主要指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7、“集体农业的痕迹”指人民公社下的集体生产。[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否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提示] 没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获得的是土地使用权和分配经营自主权,生产资料所有制并没有改变。(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料三中率先“尝试”变革的“中国最贫困的省份”有哪些。这种变革主要针对什么问题?有何重大历史意义?[提示] 省份:安徽、四川。问题:针对当时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史论归纳]家庭联产承包责

8、任制实行的原因、特点及实质1.原因(1)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2)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性质及其实行具有群众基础。2.特点(1)它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