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032423
大小:71.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4-28
《1.孟子的主要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孟子的主要思想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孟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在儒家学说中,孔子被称为“至圣”,孟子被称为“亚圣”,故历史上并称之为“孔孟”,儒家学说也被称为“孔孟之道”。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并有所发展,他的思想集中反映在《孟子》一书中,主要体现在“民本”、“仁政”、“王道”和“性善论”等方面。一、民本思想民本思想是孟子思想的精华,是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之一。他大大发展了春秋以来的民本思想,要求统治者“保民”、“与民同乐”,其中,最突出的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
2、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尽心下》)孟子认为民众比君主重要,天子之所以为天子是因为他得到民众的信任。他认为,“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离娄上》)桀和纣丧失了天下,正是由于失去了百姓的支持,失去了民心。因此他推崇“得民心者得天下”。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提出对残害人民的暴君可以进行诛伐,推翻他,并认为这是正义之举。“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万章下》)“诸侯危社稷,则变置。”(《尽心下》)对于汤伐桀、武王伐纣之事,孟子明确表示“贼仁者谓之
3、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梁惠王下》)。他认为不仁不义的上位者是“独夫”,人民就可以“易位”甚至名正言顺地杀了这样的人,而不背上“弑君”的罪名。孟子强调国君不仅要爱护民众,也要爱护臣下,“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离娄下》)在他看来,国君对臣下不尊重、不爱护,臣下同样可以背弃国君。“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万章下》)孟子把人民的意愿作为战争是否该兴起的重要标准。当齐宣王在攻取燕国的问题上向孟子请教时,孟子认为取
4、不取燕国要看燕国的人民是否愿意,“18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梁惠王下》)孟子还关注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民,批评残酷压榨百姓的统治者,说他们“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梁惠王上》)孟子认为不是尧把天下禅让给舜,而是“天与之,人与之”。为了得到人民的拥护,孟子强调君主要与民同乐,与民同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5、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二、仁政思想“仁政”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大部分内容源于民本思想。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仁政”的基本精神就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主要体现在养民(保民)、教民
6、两个方面。养民:作为国君要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证,有保民意识,行养民之策。孟子认为养民首先要制民恒产,解决民众的衣食问题,使民众无衣帛鱼肉之忧,送终厚敛之虞。孟子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梁惠王上》)孟子认为老百姓要有一定的财产,才能操守道德,如果老百姓穷困不堪,就会走险犯罪。等老百姓犯了罪,再用刑罚惩罚,
7、这是陷害百姓。英明的君主应该保护老百姓的利益,使他们有一定的财产侍奉父母,养活妻子儿女,只有如此,老百姓才能安定下来。孟子“仁政”中最主要的是土地问题,“民有恒产”最主要的是民众拥有土地。“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梁惠王下》)18,孟子提出“耕者九一”的意思是“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滕文公上》)。将土地分为公田与私田,先把公田耕种完毕,再来料理私人的事务,这样就解决了民众的土地问题。孟子认为让庶民百姓牢牢扎根于土地,可以达到“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
8、扶持,则百姓亲睦”(《滕文公上》)的目的。孟子认为养民不仅要制民恒产,还要使民以时。孟子认为统治者在征用劳役时要以“不违农时”为前提,同时也反对滥捕乱伐,“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