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昌海) 问题引领,智能与慧识并重

(刘昌海) 问题引领,智能与慧识并重

ID:36031498

大小:3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4-29

(刘昌海)  问题引领,智能与慧识并重_第1页
(刘昌海)  问题引领,智能与慧识并重_第2页
(刘昌海)  问题引领,智能与慧识并重_第3页
(刘昌海)  问题引领,智能与慧识并重_第4页
资源描述:

《(刘昌海) 问题引领,智能与慧识并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问题引领,智能与慧识并重——课堂提问的设计原理及要求重庆市中山外国语学校刘昌海教学重在信息传递、吸收、加工,在于让学生在智能和慧识上都得到很好的发展。课堂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情况,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促进信息传递、吸收、加工,促进学生智能和慧识发展的良好措施。课堂提问,要积极服务于课堂教学目标,要有利于课堂教学过程的顺利推进,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根据霍华德.加德纳教授的智能发展理论、熊春锦先生的“慧性图文思维教育”理论,根据自身教学实践,我认识到,浅俗的提问,作用于学生的听觉,作用于学生的浅思维;规范的提问,作用于学生听觉,作用于

2、学生智能发展;活跃的提问,作用于学生的听觉,作用于学生的心灵感受,作用于学生的慧识飞扬;高明的提问,作用于学生的听觉,作用于学生的智能和慧识发展,作用于脑、心合一的深沉境界。智能发展依赖于学生的智能物质,慧识发展依赖于学生大脑内的慧性传导系统。智能发展突出了规范性、标准性,慧识发展突出了灵活性、创造性。标准化提问,知识性提问,对应性提问,识记性提问都有利于学生的智能发展。开放性提问,创新性提问,自主性提问,探寻性提问都有利于学生的慧识发展。智慧是智能与慧识的结合。课堂提问可用如下的设计原理:第一、智能与慧识并重,促进学生规范性与灵

3、活性结合发展。4如教学《都江堰》一文,提问:文中将都江堰与长城作对比,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偏重于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可以有比较规范的回答。提问:都江堰工程寓含有怎样的哲理内涵,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启示?这个问题偏重于学生的慧识发展,有相当开放的回答,可以促进学生深沉的思考。现在的高考问答题,有的偏于规范性回答,有的偏于开放性回答,其作用就在于要促进学生的智能与慧识并重发展。第二、讲究坡度性。问题本身要有坡度,由易到难。被提问的学生要有坡度,由差到优。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设计易、中、难的问题,由感性到理性的问题。如教学舒婷《神女峰》一

4、诗,提问:1、解说“谁”、“江涛”、“杳鹤”、“金光菊”、“女贞子”、“神女峰”等意象的含义。2、探讨一些诗句的内涵:江涛/高一声/低一声;为眺望远天的杳鹤/而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3、诗人从“挥舞的各色花帕中”看到了什么?“手突然收回”、“捂住”“眼睛”表现诗人怎样的感情?4、怎样理解“新的背叛”?5、诗人表达了怎样的爱情思想?6、《女祠的阴影》、蔡其矫的唱和诗中表达的思想与本诗的爱情思想关系怎样?7、与《双桅船》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有什么不同?这几个问题做到由易到难,由意象到思想情感到

5、比较,由感性到理性,注意突出问题的坡度。第三、讲究兼容性。在大问题的统领下,分解成子问题,问题的角度多样化,兼顾学生的多样化需要。我在教学《神女峰》时,设计了三个大问题,其下分解为小问题,问题多样化,兼顾学生的多样化需要。其问题体系为:4(一)了解诗中“谁”、“江涛”、“杳鹤”、“金光菊”、“女贞子”、“神女峰”等意象的含义,探讨一些诗句的内涵。(1—3小组,1组研讨第1题,2组研讨第2题,3组负责点评,点评组对本大题几个问题都要研讨以准备点评的基本立场观点)1、解说“谁”、“江涛”、“杳鹤”、“金光菊”、“女贞子”、“神女峰”等

6、意象的含义。2、探讨一些诗句的内涵:江涛/高一声/低一声;为眺望远天的杳鹤/而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二)理解本诗中诗人表达的爱情事理:(4—6组,4组研讨第1题,5组研讨第2题,6组负责点评,点评组对本大题几个问题都要研讨以准备点评的基本立场观点)1、诗人表达了怎样的爱情思想?2、《女祠的阴影》、蔡其矫的唱和诗中表达的思想与本诗的爱情思想关系怎样?(三)体会本诗抒情主人公形象:(7—10组,7组研讨第1题,8组研讨第2题,9组研讨第3题,10组负责点评,点评组对本大题几个问题都要研讨以

7、准备点评的基本立场观点)1、诗人从“挥舞的各色花帕中”看到了什么?“手突然收回”、“捂住”“眼睛”表现诗人怎样的感情?2、怎样理解“新的背叛”?3、与《双桅船》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有什么不同?4第四、精准而亲和。提出的问题要精要、准确,不含糊,不作描述性叙述,而精准到位,把问题提准、提到位。问题的语面尽量要有亲和性,让学生喜欢这样的问题,让问题适合学生的心理需要。我在上《神女峰》时,就充分考虑了精准而亲和的原理,提的问尽量精准,尽量有亲和力。解说“谁”、“江涛”、“杳鹤”、“金光菊”、“女贞子”、“神女峰”等意象的含义,这个问题重在

8、突出提问的精准性。诗人从“挥舞的各色花帕中”看到了什么?“手突然收回”、“捂住”“眼睛”表现诗人怎样的感情?这个问题重在突出提问的精准而亲和的原理。课堂提问应贯彻如下要求:第一、问题的指向明确,不要有歧义,不要让学生产生错位理解。第二、问题要有包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