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022809
大小:3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29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教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课程标准〗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新中国为巩固政权而进行的斗争,提高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脉络的能力。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了解土地改革的大体情况。正确理解土地改革的重要意义。了解抗美援朝的原因及伟大历史意义。过程与方法课前收集有关材料,掌握通过搜集、访问获得资料的方法。通过讨论、讲故事,增强认识历史现象和组织历史材料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体会志愿军战士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不愧为“最
2、可爱的人”。〖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土地改革的进行以及学习志愿军战士所体现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难点理解土地改革的重要意义。〖教学准备〗教材分析本课讲述了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三方面的斗争。通过这些斗争,赢得了民心,巩固了政权,为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道路。在整个建国后的历史中起着牵引、铺垫的作用。学情分析通过两年的课程改革学习实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进行有目的的调查,能进行初步的资料整理,能从资料中获取有用的历史信息,但用多种方式表现历史的能力较弱。农村地区由于获取资料的条件不足,搜集资料较困难,因此在课前准备工作中的分工要明确,学生应做力所能及的调查访问,而教师要多
3、准备一些文字、音像资料。〖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收集有关的文字资料,剪辑有关的电影片段,录制有关的音响资料,拟定访问题目。学生准备访问本地区年过花甲的老人,了解1950年本地区土地改革的进行情况,访问志愿军老战士入朝作战的有关情况,课前预习本课讲授新课一、稳定物价之战由于长期战争的严重破坏,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导致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经济形势非常严峻:①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工业破产,民族工业纷纷倒闭;农业凋敝,灾民达4000万人之多;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物资奇缺,市场供应紧张;城市里大批工人职员失业,人民生活十分贫苦)②投机商的囤积出奇。③稳定物价的战争。二、土地
4、改革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农村展开土地改革运动。播放《土地改革》)。师生共同解决以下问题:土地改革1、时间:1950——1952年底2、开始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3、结果: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4、历史意义:①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③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三、抗美援朝:1、原因:美国在操纵联合国武装干涉朝鲜的同时,竟然派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越
5、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为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2、开始时间:1950年10月3、目的: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保卫中国的国家安全;反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维护世界和平。4、总司令:彭德怀5、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6、历史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7、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教案点评〗在教师对课程标准准确把握的基础上,通过充分的课前准备,在课堂上经过调查汇报、讲述历史故事、即兴辩论、自由讨论、感受音像资料、分析归纳等形式完成了教
6、学任务。教学采用多种视听媒介,将学生倾听、阅读、观看等接受式学习方式与辩论、讲述、讨论等参与式学习方式相结合,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完成了既定教学目标。在作业布置上,采用了学生编题与相互推荐的方式,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该教学设计有着多方面的创新点和借鉴之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