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016739
大小:42.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4-29
《3.3《dna的复制》教案 朱玉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DNA的复制》教案南阳中学高一生物组朱玉莲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记住DNA复制的概念2、简述DNA复制的过程,并分析、归纳出DNA复制过程的特点。3、知道DNA复制在遗传上的意义能力目标1、通过介绍、Kornberg的试验以及Meselson、stehl的试验,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培养科学的思维。2、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模拟DNA的复制过程,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猜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分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DNA分子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三、教学难点:对半
2、保留复制的推理与验证。四、教学方法:课前导学、质疑讨论、反馈矫正、迁移创新五、教学过程:(一)设置问题情景,引人课题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夺去了很多无辜的生命,两幢大楼轰然倒塌,死伤者数以千计,从废墟中清理出的尸体面目全非,无法辨认,如何来确定罹难者的身份呢?警方利用PCR技术获得了罹难者大量的DNA系列。通过与失踪人员的亲人进行DNA检测鉴定和认定。提出问题:从案例可知PCR技术起到了什么作用?PCR工作的原理是DNA复制,是一种体外人工复制,那么,在生物体内,DNA是怎样进行复制的呢?从而进人本节的学习。(二)对DNA复制的初步探究引导学生讨论并
3、分析康贝格的实验,了解DNA复制的一般条件。资料1:1956年,美国生物化学家康贝格在试管中,将大肠杆菌中提取出的DNA聚合酶加人到具有4种丰富的脱氧核苷酸的人工合成体系中。结果:在试管中4种脱氧核苷酸不能合成DNA分子。提问:在资料1中,为什么要加人DNA聚合酶和4种脱氧核苷酸?资料2:康贝格在上述试管中加人了少量DNA分子和ATP,培养在适宜温度条件下,一段时间后,测定其中DNA的含量。结果:试管中的DNA的含量增加。提问:1、加入ATP有什么作用?2、加入了少量DNA分子才能使DNA的含量增加,说明什么?3、根据康贝格实验可知,DNA复制需要哪些必
4、需的条件?(三)对DNA复制方式的演绎推理引导学生用假说—演绎法(提出问题→形成假说→推理→验证推理→得出结论)探究DNA复制方式。(1)用示意图表示复制的3种可能的方式(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弥散复制)。(2)作出假设。对3种复制方式作简要的描述。2(3)分析推演。告诉学生,科学家已证实,DNA是一种半保留式的复制。然后引导学生探究:问题1:如果是半保留复制,亲代的DNA分子复制后得到的第l代DNA和第2代DNA的组成是怎么样的?用图解表示出来(学生活动,见下)。问题2:用什么方法识别DNA中哪一条是母链,哪一条是子链?(启发学生采用同位素标记的方法
5、)问题3:用哪种同位素进行标记?问题4:如果原DNA是15N的,原料是14N的,那么请推演复制后的第1代DNA与第2代DNA中N的情况如何?问题5:复制后,子一代的每个DNA全为15N/14N-DNA;第2代的DNA中有一半是14N/14N-DNA,另一半为15N/14N-DNA。但我们是看不出DNA分子的,产生的DNA分子通常是混杂在一起的。有什么技术或方法可以证明上述结论是正确的?问题6:如果对每一代的DNA进行离心分离,实验的结果会是怎样的呢?用图解表示。(4)小结。教师可对学生的推理活动作一个简单的总结。整个过程其实就是一种演绎推理的思维方法。用
6、动画演示从亲代DNA到子3代DNA的复制过程。(四)对DNA复制过程的探究在了解DNA的半保留复制方式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复制的具体过程进行探究。通过对康贝格的介绍,学生已经大致知道DNA复制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探究DNA复制的过程,同时思考并尝试回答下列问题:①复制开始时,DNA的结构会发生什么变化:②复制时,先解螺旋再复制,还是边解旋边复制?③DNA复制需要哪些条件?④子链形成后,与哪一条母链形成新的DNA分子?学生阅读完后教师利用直观形象的动画,介绍DNA复制的过程。在学生学习完DNA复制的过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复制的过程
7、以列表的形式进行归纳:概念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时间细胞分裂间期场所细胞核(主要)、线粒体、叶绿体条件模板:亲代DNA的两条链原料:细胞核中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酶:解旋酶、聚合酶能量:ATP过程解旋→碱基互补配对→形成子代DNA特点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五)课堂小结: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知识要点(六)课堂测评:学生练习检验知识目标达标情况.2011年4月15日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