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朝廷玺印研究.doc

明代朝廷玺印研究.doc

ID:36009395

大小:68.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4-29

明代朝廷玺印研究.doc_第1页
明代朝廷玺印研究.doc_第2页
明代朝廷玺印研究.doc_第3页
明代朝廷玺印研究.doc_第4页
明代朝廷玺印研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代朝廷玺印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明代朝廷玺印研究张金梁(此文发表在<中国历史文物>2008年第五期)明代是封建社会后期的重要阶段,在各种制度上都有明显特点,那么作为明王朝形象和百官权力象征的官方玺印,自然也就体现着其深厚的朝代特色。一、明代皇家宝玺、印信印信的使用先秦时已经非常普遍,尊卑印信皆可称之为玺。古代天子、诸侯以玉圭、璧为信符,秦朝皇帝、皇后之印始称为玺,后代承之,玺之称谓遂为帝、后印信专称,常人不再使用。唐武后时称玺为宝,寓有《诗经》“锡尔介圭,以做尔宝”之意,之后玺、宝之称并用。“宝”为珍贵之物,称玺为宝已从原有的物理属性脱出,上升到伦

2、理精神层面,内涵比璧更加丰富,身价更为高贵,所以唐后帝王多喜用之。明代帝、后、太子、亲王之印皆称为宝,其他皇家眷属及朝廷百官之印信仍称为印,但其皆有严格的形制规定。1、皇帝宝玺宝玺是皇帝权力的象征,天子形象的缩影,历代皇帝皆非常重视宝玺的制作及使用。历史的看,各朝皇帝的玺宝之数不一。《万历野获编》云:“秦天子六玺,唐时有八宝,宋尚循其制,至徽宗而加九,南渡至十一,皆非制也。本朝初有十七宝,至世宗加制其七,今掌在符台者共二十四,盖金玉兼有之。”[i]不难看出,明代皇帝宝玺有二十四枚,较前朝数量甚多。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建

3、立明朝,于洪武元年制成宝玺。《明史》载:“明初宝玺十七,其大者曰‘皇帝奉天之宝’,曰‘皇帝之宝’(如图一),曰‘皇帝行宝’,曰‘皇帝信宝’,曰‘天子之宝’,曰‘天子行宝’,曰‘天子信宝’,曰‘制诰之宝’,曰‘敕命之宝’,曰‘广运之宝’(如图二),曰‘皇帝尊亲之宝’(如图三),曰‘皇帝亲亲之宝’,曰‘敬天勤民之宝’;又有‘御前之宝’(如图四)、‘表章经史之宝’及‘钦文之玺’(如图五)、‘丹符出验四方’。”[ii]这些玺宝用金、玉制成,《明史》载:洪武元年朝廷欲制宝玺之初,有贾人胡浮海,将其家传美玉献于朝廷。其玉出于阗,

4、那么洪武中所制的玉质御宝,必定有以此玉所造者,但不知是哪几颗。明代皇帝玺宝用途皆有规定:“曰‘奉天之宝’,以镇万国祀天地;曰‘皇帝之宝’,以册封赐劳;曰‘皇帝信宝’,以征召军旅;曰‘天子之宝’,以祭享鬼神;曰‘天子行宝’,以封赐蛮司;曰‘天子信宝’,以调发番兵;曰‘制诰之宝’,以识诰命;曰‘勅命之宝’,以识勅命;曰‘广运之宝’,以识黄选勘籍;曰‘御前之宝’,以进御座从车驾;曰‘皇帝尊亲之宝’,以答赐宗人;曰‘敬天勤民之宝’,以训廸有司。”[iii]从各种用宝的情况可以看出,明代皇帝将朝廷大权聚于一身,朝野各种重大事务

5、皆由皇帝亲自管问,这正是明代皇帝御宝数量多的一个重要原因。明初皇帝十七宝,《明史》所记有名者实为十六宝,故叶其峰《古玺印及古玺印鉴定》谓有“一方印文不明的玉宝。”[iv]10确实在其他文献中也罕见说明。但细读明史,便会有所发现。朱元璋去世后,建文帝以皇太孙身份登基,后燕王起兵靖难,成为永乐帝,这在皇帝宝玺上也留下了标记。《明史》载:“成祖又制‘皇帝亲亲之宝’、‘皇帝奉天之宝’、‘诰命之宝’、‘敕命之宝’。”[v]此四宝为重制,其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原宝制造粗劣,遇有美玉重新精制,而将旧者封存;二是玺宝毁失,需要补刻。针

6、对永乐时的重刻玺宝而言,似乎后者的可能性更大。当燕王朱棣靖难之军兵临南京城下时,建文帝面临逊位之灾,其不管是自尽还是逃亡,他不可能将代表帝王权力象征的玺宝完好无损的全部留给造反称帝者,可能将部分毁坏或带走,那么永乐帝为了承袭洪武旧制的十七宝,便要进行补刻。此事永乐时人不敢明言,永乐的子孙皇帝也不会将此事告知天下,只能寻找其他借口补刻之。若对照新刻四宝之文,其中“皇帝亲亲之宝”、“皇帝奉天之宝”、“敕命之宝”在史载洪武所刻十六宝中所有,只有“诰命之宝”没有记载。由此可知,《明史》上所漏记的那“一方印文不明的玉宝”的便是

7、“诰命之宝”。明代规定,对于五品以上的官员封赐授诰命,而对六品官员以下者封赐则授敕命,而在《明史》所记的玺文中,只有“敕命之宝”而没有“诰命之宝”,显然是不合制度,由此也证明“诰命之宝”当为十七宝之一。那么为什么《明史》只记了十六宝印文呢?原因可能是“制诰之宝”与“诰命之宝”相混所致。《明史》所记玺宝印文其中几方的顺序是“曰‘天子信宝’,曰‘制诰之宝’,曰‘敕命之宝’,曰‘广运之宝’,”从中不难看出,“制诰之宝”与“敕命之宝”相排,若按类别加上“诰命之宝”的话,显然应在“敕命之宝”之前,这样“制诰之宝”、“诰命之宝”

8、相连,二者其中有三字相同,很容易相混取一代二,《明史》的纂修者大概也是犯了这个错误,录完“制诰之宝”后没写“诰命之宝”,便直接书录“敕命之宝”了,因此给后之读《明史》者留下诸多疑惑。嘉靖帝是武宗族弟,由兴献王世子身份入主大统,在“大礼议”上与群臣进行了一次十分激烈的较量,最后不惜以牺牲许多大臣的生命为代价换取胜利,成为明帝中善于玩弄皇权的怪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