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009373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2
《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世界性人口、资源和环境的问题,谋求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人类的共识,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它要求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大量增加,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矛盾极为突出,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
2、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成为全球或国家的战略目标选择,另一方面又成为诊断区域开发及其是否健康运行的标准。可持续发展从它被提出的那一刻起,就广泛地被全球各界所认同,并作为21世纪“自然-社会—经济”复杂巨系统的运行规则和运行目标,被编织到各种经济计划和各类发展规划之中。探究其中的缘故之后,学者们一致认为,这个革命性的思想存在着深刻的哲学背景、社会背景乃至心理上的背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核心,在于正确辨别两大基本关系,一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求人类以最高的智力水准与泛爱的责任感
3、,去规范自已的行为,创造一个和谐的世界。人与自然的互为调适,协同进化是人类文明得以发展的必要性条件;而人与人的和谐共济、平等发展、利已利他的平衡、当代与后代的公正、自助互助的公信、自律互律的制约,凡此等等,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充分性条件。唯有必要性条件与充分性条件的完满组合,才真正地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框架,从根本上还原了中外先贤的理想范式。这个理想范式把乌托邦式的人类终极目标,复归到可操作的可持续发展现实,使人类对前途的黯淡心理为之一扫,一种积极的谨慎乐观的观念逐渐廓清,传统的思维定式正在突破,并经过长期痛苦的探索与反省,形成了世界上不
4、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文化群体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的共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还在于它能深刻揭示“自然-社会-经济”复杂巨系统的运行机制。在这个空前复杂的领域中,自然的规律应被充分地揭示,人文的规律也应被充分地揭示。自然与人文相互交织在更高层次上演绎的规律更应被充分地揭示。在目前,焦躁地寻求完美的解释和构建严密的体系,还在困扰着许多领域的科学家,这种困扰也许还要继续好几代人。就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而言,可以作如下的表述:其一,不断满足当代和后代人的生产和生活对于物质、能量和信息的需求,既从物质或能量等硬件的角度予以不断的提供,也从信息、
5、文化等软件的角度予以不断的满足。其二,代际之间应体现公正、合理的原则去使用和管理属于全体人类的资源和环境;同时每代人也要以公正、合理的原则来担负各自的责任。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发展为代价。其三,区际之间应体现均富、合作、互补、平等的原则,去促成空间范围内同代人之间的差距缩短,不应造成物质上、能量上、信息上甚至心理上的鸿沟,共同去实现“资源-生产-市场”之间的内部协调和统一环圈。其四,“创造”自然-社会-经济支持系统的外部适宜条件,使得人类生活在一种更严格、更有序、更健康、更愉悦的内外环境之中,因此应当将系统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予
6、以不断地优化。可持续发展问题,是21世纪世界面对的最大中心问题之一。它直接关系到人类文明的延续,并成为直接参与国家最高决策的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难怪“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一经提出,在短短的几年内,已风靡全球,从国家首脑到广大社会公众,毫无例外地接受其观念和模式,并迅速地引入到计划制定、区域治理与全球合作等行动当中。美国国家科学院专门组织科学家探讨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全球价值;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特设可持续发展资助专项,鼓励经济学家、生态学家、区域科学家和管理科学家,与政府官员一道,协力开展研究。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正在努力促进全球范围内对于可
7、持续发展的全面行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国,更是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凡此种种,足证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思路,正作为一种划时代的思想,影响着世界发展的进程和人类文明的进程。可持续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中心理念,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外电对此评价说:“这表明中国已经决定要摆脱经济至上主义。”可持续发展观,新就新在突出人的价值,体现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的思想。发可持续展观强调以人为本,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同时也意味着我们的社会经济主体要发挥更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既要在新的发展观中真正体现让
8、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又要正确处理好人的自由权与自然、知识和资本的关系,处理好人文精神和制度建设的关系。一方面这里的人应当是大众,发展理念和政策制定要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