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书面发言稿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书面发言稿

ID:36006711

大小:21.6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4-29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书面发言稿_第1页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书面发言稿_第2页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书面发言稿_第3页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书面发言稿_第4页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书面发言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书面发言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书面发言稿我不是这个“界”的,也不认识主办方的专家,能获得与会的邀请,是征文审评的结果。对鲁迅博物馆的包容,衷心感谢。递交会议的《“逼上梁山”的神话——解构胡适关于“新文学运动”的历史叙述》,是《胡适肆论》的一章。本书所以叫“肆论”,有两层命意:第一,“肆”是四的大写,不过是四卷之意。我曾经讲过,学术研究有“第一个”与“第一千零一个”之别。第一卷《论1954年的“批俞评红”》与第二卷《论1955年的“胡适思想批判”》,是经千个人热议过的话题,我“第一千零一个”来论,关键在能否道出新意;第三卷《论台湾学术界对胡适的质疑》与第四卷《论胡适日记的“空白”》,无

2、论题目还是角度,都得算“第一个”。四卷是相互照应的。鉴于自身的专业,重点落在文学;起于红学,终于红学,适度兼及哲学、政治学与历史学。第二,方涉及“肆”的本义,其间又有褒贬之异。贬义的肆,作“纵”“恣”讲。常见口头语,就是“放肆”,有不知天高地厚,轻率任意,胆大妄为,毫无顾忌的意思。我1991年“误入白虎堂”,渐悟“新红学”之妄,不料刚一发声,就被斥为不懂“abc”的无知妄说,以至被严重警告:不许“放胆肆论”!谚云:“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上世纪50年代,胡适是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三十年后,竟成了人人仰望的“光焰”巨星。笔者逆时代之潮流而动,通过新旧史料的还原,发现无论从传统观念的“道德

3、”“文章”,还是现代观念的“理论”“道路”,胡适都是该被质疑的人物。2016年11月,《南方都市报》曾对我进行采访,因标题加了《要“掘到胡适的根”》,违背了领导意图,不肯见报。如今再命笔撰写《胡适肆论》,我已作好被再度斥为“放胆肆论”的精神准备。褒义的肆,作“极”“尽”讲。“肆力”,就是尽力;“肆心”,就是尽心。既知随着时空的推移,对胡适的评价越来越高,其人已被尊为“历史学、文学、哲学等领域多有建树的大学者”、“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五四运动的精神领袖”,“高举文学革命旗帜、实践白话文、倡导民主与科学的历史功绩不容否定”之类,甚至成了压倒性的定律,而“胡适的性格思想魅力”,尤为信奉者所乐道

4、。本书要在胡适经历马鞍形的“否定之否定”、正异乎寻常地处于大红大紫的当下,对其一生及重大关节点“议以执异”,进行严格而又不失庄重的裁夺,就需用真实而不虚伪的材料,周延而合乎逻辑的推理,力求得出靠谱的结论。这就要求“肆力”“肆心”,全力以赴才行。首先,坚持贯彻“让学术回归学术”的原则,充分掌握相关文献材料,尽力融汇贯通。既注意“还原细节”,更注重把握大局大势,以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解析文献尽量做到严谨公允,决不使用“语言暴力”,乱扣帽子。“八大本《胡适批判》谁读过——大概只有胡适一人”之说风靡一时,足见对“胡适思想批判”的大张挞伐,并没有建立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为补“胡适思想批

5、判”之课,我网购了三联书店1955年版《胡适思想批判论文汇编》,对近二百篇文章一一“细读”,既不是浮光掠影,也不是走马观花,而是换新眼目,点点入骨,力争读出独立的领悟来。本书的“肆力”“肆心”,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既熟悉大陆学术界的胡适研究成果,更尽量搜集台湾学者的胡适研究著述,以新的视角提出问题打开思路。如《论1954年的“批俞评红”》与《论1955年的“胡适思想批判”》,都从台湾的相关评论入手;而《论台湾学术界对胡适的质疑》,更破除“在台湾胡适是一等一的英雄”神话,分从“再提胡适的博士问题”、“‘提倡白话文’的真相”、“对胡适学术观念的质疑”,缕述评价胡适的基本论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6、。本书所运用的台湾学者的成果,有些是大陆学者很少提到、甚至完全没有接触的。大可怪异的现象是:原本“应该”颂扬胡适的台湾,批评之声反不绝如缕;原本“应该”批评胡适的大陆,颂扬之声反日趋高扬。台湾著名学者徐复观(1903—1982)、殷海光(1919—1969),都对胡适说过很重的话;大陆学术大师季羡林(1911—2009)、周一良(1913—2001),却对胡适表示忏悔,顶礼膜拜。当代最有成就的胡适专家,并不现身于台湾,却是大陆的耿云志与欧阳哲生,这不能不说是耐人寻味的奇观。二是借用台湾学者王汎森“应学会从史料的空白处进行思考”的思路,从胡适日记的“空白”入手,剖析胡适的时事观察、感情生活、

7、红学研究,揭示许多前人没有发现或没有重视的问题。如“新红学”取代旧红学成为20世纪红学的主潮,就是奠基于1927年《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抄本的发现。但胡适1927年的日记只记到2月5日,接下去的一篇是1928年3月22日,中间竟空缺了十三个月。证据表明,从1927年5月17日到上海,至1930年11月28日回北平,是胡适“一生最闲暇”、“最努力写作”的三年半,完全不缺写日记的时间和心境。无情的事实是:胡适为了隐瞒甲戌本的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