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002864
大小:4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4-29
《0827黄吴地下空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下空间:城市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先行城市开发利用的启示及咨询建议【智囊推荐】1981年,联合国自然资源委员会正式将地下空间确定为“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1991年,东京国际会议达成共识:19世纪是桥的世纪,20世纪是高层建筑的世纪,21世纪将是人类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世纪。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即具备开发地下空间的条件和实力,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地下空间进入黄金开发期。(一)5%的核心领导者目标==90%的成功城市发展空间“由地上延伸地下”已成世界趋势。资料显示:20世纪之前,偶有浅层地下空间利用;2
2、0世纪,人类以高层建筑的形式在垂直向上空间扩张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从20世纪后期以来的趋势看,垂直向下拓展城市空间和功能,受到愈来愈多国家关注。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表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城市未来发展的主要延伸方向,是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缓解城市人口及建筑密度、实现人车立体分流、扩充基础设施容量、调节产业空间布局、综合开发地热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最有效的途径。但是,如果缺乏长远规划、制度规范和政策引导,盲目无序开发,将给城市发展带来难于愈合的创伤。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如今,一座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程度,已
3、经成为该城市能否成为国际一流城市的重要标志。目前成就显著者当属日本、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重点是综合开发地下空间,发展高速道路系统和快速轨道交通大型地下综合体,把市中心的部分功能(以交通为主)转入地下,地面实行步行化,并充分绿化。在步行街中设置地铁出入口,以达到扩大空间容量、美化环境和疏导交通的目的。我国渐入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高潮期。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始于1950年的人防工程;1978年第三次人防工作会议提出“平战结合”的建设方针;1986年国家人防委、建设部进一步明确人防工程与城市建设相结合。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快
4、速发展,大部分城市具备了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能力。据预测,未来30年,我国地下空间利用将在城市轨道交通、城市综合防灾体、城市商业及休闲设施、城市环境与绿地复合开发、地下车库与“共同沟”建设等等方面加速推进。(二)后发优势在于规避先发曾经的隐患政策法规滞后易引发矛盾纷争。根据国外经验和发达城市的做法,开发利用地下空间,除具备必要的经济、科技等硬实力外,还必须具备完备的制度规范(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体制机制、规范标准等)作保障。目前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的主要法规依据,仍是原建设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
5、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及2006年颁布实施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目前我国地下空间开发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法规和相关技术规范。地下空间开发的权限、体制、标准、规程、产权归属与登记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均亟待解决。武汉市虽然出台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暂行规定》,但其相关配套的办法和涉及部门的实施细则尚不完备,且城市商业及休闲设施,浅层、中层、深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规范的研究制定与论证尚未进行;制定了轨道交通、重点地段等专项规划,但缺乏整合地上地下的立体规划。主管部门不明易导致力量分散。地下空间开发和管理涉及国土资源、城市规划、
6、建设、人防、交通、商业、公用、绿化、环保、文保、电力、电信、水利、能源等多个行政管理部门,如果不能明确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主管部门,缺乏统一指挥,不仅各单位信息得不到共享,造成资源浪费,而且难于摸清地下“家底”,给整体规划制定和文物保护、建设施工等带来较大困难和风险。监管体系不全易带来安全隐患。国土资源部、水利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十部委联合编制的《2011年-2020年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指出:目前全国遭受地面沉降灾害的城市超过50个,分布在全国20个省区市。地下空间开发与管护方面已暴露出较大的失序问题。必须转变“重地上、轻地下”
7、、“重建设、轻维护”的思维,建立完善的地下空间风险控制体系和监管办法,消除安全隐患。(三)统筹“地下与地上”空间的启思建言1、围绕“一个目标”。武汉市域总面积8494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区678平方公里,占8%;从地质、水文条件看,96.3%的地区(是主城?还是全部?)具备地下空间开发条件。应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家交通枢纽战略目标要求,强化地上与地下空间“一体化、规模化和综合化,向立体化、集约化和持续化”发展。2、科学规划“两大布局”。平面布局。以地铁网络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网络骨架体系(线),以地铁站点、重要交通枢纽为重要节点(点
8、),以市级中心和副中心为重点地区(面),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网络化布局。竖向布局。以平面布局为依托,以立体化空间开发为重点,科学合理地统一规划完善浅层(地面至地下15米)、中层(地下15至地下30米)、深层(地下30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