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000953
大小:1.89 MB
页数:129页
时间:2019-04-29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数据通信》作业(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数据通信期末复习资料 阶段作业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正确者在题后括号内打“√”,否则打“×”] 1.数据链路与数据电路是一回事。(×) 2.国际电报2号码是5单位代码。(√) 3.信号码元与传输代码总是相同。(×) 4.数据通信系统中的传输信道为狭义信道。(×) 5.数据通信系统中的DCE一律为调制解调器。(×) 6.数字数据传输也是一种基带传输。(√) 7.X.51建议比X.50建议用得多。(×) 8.常用的MQAM有4QAM、8QAM、16QAM等。(×) 9.MQAM中M指的是星座图上的点数。(√) 10.基带数据传输系统中的基带形成滤波器对
2、应着一个物理设备。(×) 11.X.50建议的复用方式是比特交织。(×) 12.相对调相的参考相位为0。(×) 13.理论上讲,只有横截滤波器N时,才能消除符号间干扰。(√) 14.余弦低通的冲激响应波形有符号间干扰,不宜做为基带形成网络。(×) 15.水平奇偶监督码的检错能力不如二维奇偶监督码。(√) 16.卷积码某一码组中的监督码仅对本码组起监督作用。(×) 17.信息反馈不需要信道编码器。(√) 18.监督码元只对信息位起监督作用。(×) 19.循环码属于非线性码。(×) 20.相对调相比绝对调相的频带利用率高。(×) 21.频带传输系统与基带传输系
3、统的主要区别在于增加了调制、解调器。(√) 22.数字调频的频带利用率最低。(√) 23.理想低通形成网络是滚降低通形成网络的特例。(√) 24.r越大,纠、检错能力越强。(√) 25.数字数据传输系统中主要采用X.51建议。(×) 26.二维奇偶监督码的检错能力比循环码强。(×) 27.混合纠错检错不需反向信道。(×) 28.所有分组网的分组平均长度一律选为128字节。(×) 29.虚电路对网络拥塞或故障的适应能力不如数据报灵活。(√) 30.虚电路与逻辑信道的概念相同。(×) 31.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换的开销小。(×) 32.分组长度与交换机的费用成正比。(
4、×) 33.X.25建议是各种终端与DCE之间的接口。(×) 34.基本型传输控制规程比HDLC的传输效率低。(√) 35.基本型传输控制规程对二进制代码不限。(×) 36.虚电路对网络拥塞或故障无适应能力。(×) 37.非分组型终端具有排序功能。(×) 38.虚电路方式中数据分组不必路由选择。(√) 39.分组交换比帧中继的传输效率低。(√) 40.FR交换机不具有流量控制能力。(√) 41.FR目前只能提供PVC业务。(√) 42.FRN只可做传输网。(×) 43.DDN中不包含交换设备。(√) 44.FR交换机不具有检错能力。(×) 45.帧中继提供的是无连接服务
5、。(×) 46.数字交叉连接设备实现的是动态连接。(×) 47.我国DDN的网络结构分为两级。(×) 48.DDN本身不受任何规程的约束。(√) 49.网络拥塞是指吞吐量下降为零。(×) 50.数据传送速率大于数据传信速率。(×) 51.数据与数据信号不是一回事。(√) 52.理论上讲,只有横截滤波器N时,才能消除符号间干扰。(√) 第129页共129页 数据通信期末复习资料 53.汉明距离越大,纠错、检错能力越强。(√) 54.数字调制中频带利用率最高的是正交调幅。(√) 55.普通用户的公有IP地址一般采用动态分配方式。(√) 56.帧中继比分组交换时延小、
6、信息传输效率高。(√) 57.DDN是全透明传输网。(√) 二、单项选择题 1.设数字信道的带宽为3000Hz,采用八进制传输,无噪声时该数字信道的容量C为(C) A.6000bit/sB.12000bit/sC.18000bit/sD.24000bit/s 2.设模拟信道的带宽为3100Hz,信噪比为30dB,信道容量为(B) A.30000bit/sB.30898bit/sC.20000bit/sD.50000bit/s 3.数据通信系统符号速率为4800Bd,M=16时数据传信速率为(C) A.4800bit/sB.14400bit/sC.19200bit/sD.1
7、9600bit/s 4.数据传信速率与码元传输速率间的关系为(C) A.B.C.以上都不对 5.频带传输时DCE具体为(A) A.MODEMB.DSUC.滤波器D.传输控制器 6.频带传输系统中接收带通的作用是(A) A.除去信道中的带外噪声B.滤除高次产物 C.限制信号频带D.还原基带信号 7.基带传输最佳化的条件是(A) A.B. C.D. 8.5抽头的时域均衡器N等于(B) A.1B.2C.3D.4 9.第一类部分响应形成系统(B)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