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美国社会与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一、中西方高等教育理念的比较: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于2009年11月5日发布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2009)显示,欧美大学占据了榜单的显要位置,国内大学全都在200名之外,其中,名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等6所大学均排在第201~300名。由此可见,中国与西方的高等教育之间的差距还是非常巨大的。笔者以自己在英国旺西大学学习经历来剖析中西方高等教育理念的差异。 1.中国大学讲塑造西方则讲成长 所谓塑造,就是把受教育者
2、当作原材料,放到统一的生产流水线上,按照一个标准的模具和加工程序,生产出来规格毫厘不差的产品,因此,中国大学教育强调教育者对学生的知识灌输,注定了学生往往“学多悟少”。此教学模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和谐文化观的影响下,使“满堂灌”成为其一大特征,整个课堂上都是教师一个人滔滔不绝,教师的主导性很明显。 而成长的理念是以自然主义教育为基础,尊重受教育者的志趣和选择权,全面发展他们的兴趣、个性、知识和智力,因此,西方大学则强调学生的自我表现,教师仅起引导作用,针对新讲授的内容通过提出问题,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
3、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猎取更广的知识,开阔更广的思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学生往往“学少悟多”。 西方大学上课时是双向交流,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如果你有疑问,随时可以打断老师的讲课,提出疑问。同时教师课堂提问也较多,启发学生逆向思维,每周一般都安排一次讨论课或研讨课,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可以提问,甚至与老师辩论,即使学生的想法和授课老师相冲突,只要是合理的都会得到认同,形成了教与学的互动过程;而中国大学在教授知识方面讲求的是“权威性”,授课老师是有绝对的权威性的,考试的标准答案也是以老师
4、的讲义为准,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这由其课时安排就可以看出,西方学生一周上课时间约为10~12学时,但是学校要求学生自己安排有自学时间,通常达到六七十学时。当然,平时通过与一些留学生交流,学生也反映要想把老师上课时所讲的知识消化好,课下必须花数倍的时间泡在图书馆里查阅资料,包括老师留的作业,必须查阅大量的资料才能完成,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而国内高校,学生一周的上课时间都在20~24学时以上,自学时间通常也没有要求。 2.中国大学教学重同一性西方则重层次性 中国大学教育上是
5、“大统一”,即统一的内容,同一的进度,单一的授课方式,中国的大学教师都是根据学生中占大多数的中等生的水平和特点进行教学的,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那些超出一般水平的大学生就会感到讲课的内容过于浅显,听课时难免会产生精神涣散的现象,而那些低于一般水平的学生则会感到讲课内容过于深奥,听起来简直摸不着头脑。 西方的个体主义强调个人的特征和差异,因此西方大学教学重视分层次教学,有效实施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上分层次,不过分强调系统性和统一性,教师可以从内容难度、要求高低上进行划分,引导学生逐步前进,激励学生向高一层进
6、取。在教学内容上分层次,教学内容的划分类型比较多,并由此开设了一系列相应的课程,课程设置十分灵活。例如:课程设置上有EC-100(PrinciplesofEconomicsA)和EC-103(PrinciplesofEconomicsB)将教学要求分为一般要求和高层要求,课程相应分为少学时和多学时,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学科基础、爱好和专业要求选课,同堂上课的学生不一定是同班同学,故西方大学教育有其一定的灵活性。而我们国内则是从大学入学开始(若不调专业)就决定了你所学的所有课程,而同班同学则是从入学到毕业基本
7、不会发生什么变化。 3.中国大学教育重理论知识西方重实践环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求稳”思想,使得中国的教育很重视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满堂灌的面向全班的授课方式,这种方式培养出的学生掌握了比较系统的理论知识。但同时也养成了学生读死书的习惯,其结果是培养的学生理论知识比较系统,但素质并不全面。特别是理工科学生在实验时往往重结果轻过程,仅仅照方抓药,完全按照老师的安排进行,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操作,或者实验只是单纯验证一些理论或公式,缺乏自主创新、探索的精神,更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8、 西方传统文化中追求个性,富于冒险精神的文化观,使西方国家的高校重视大学生的实践,强调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教学有以下主要表现形式:课堂实验、独立项目研究、合作课题、校企合作等教学模式。例如,在西方,学生合作学习的课题多由有关大学或研究机构中的研究人员在教学前进行设计,再交由教师使用,由于有专业人员的支持,教师的教学实践有章可循。因而合作学习教学研究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和积极参与。而在我国,合作学习的课题设计者为任课教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