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997049
大小:25.4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4-29
《台陆委会主委王郁琦南京大学演讲全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台陆委会主委王郁琦南京大学演讲全文陈校长(骏)、国台办陈副主任(元丰)、各位贵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以及在场的媒体朋友们,大家午安,大家好! 一、我与南京大学的渊源 很高兴今天有机会来到南京大学,和各位南大的同学们见面,有很多媒体说我这次来大陆访问是历史性的,问我为什么第一站选择来南京?而有各种的揣测,我要在这里告诉在座的各位,其实是因为我和南京大学有一段特殊的缘分,所以我希望到南大和各位同学们见见面、说说话,这就是我选择第一站到南京最主要的原因。 看到各位同学,我不禁回想起1990年,也就是24年前,在那两岸交流刚刚起步的时代中,我曾经是台湾大学辩论队的一员,当时我代
2、表学校参加在新加坡举办的亚洲大专辩论赛,有机会与南京大学一群优秀的青年朋友结识,其中有大地海洋系、法律系、文献情报系和哲学系的同学。 我一直珍藏着当时南大同学赠送给我的雨花石,这些石头有着斑斓的色彩,我想它们的售价或许不高,但是对我来说就象是无价之宝。虽然包装的盒子已经随着岁月而泛黄破损了,但是小石头都还光泽温润,好像蕴藏着永恒的友谊与记忆。每每把玩着这些小石头,都会让我想起那一段充满热情的青春岁月。 当年的亚洲大专辩论赛,我们台湾大学打入决赛,对手正是你们的学长姊,决赛的辩论题目是:"人类和平共处是一个可能实现的理想",我们台大站在反方,否定这一个命题,力主人类和平共处是不可能的
3、。我还记得当时说过:"在我们谈论'可能'这个字眼的时候,请大家注意,我们要用现实的证据来推论可能性,不能用一种空想。"那是一场双方激烈交锋的比赛,当时你来我往的场景,至今仍鲜活地停留在我的记忆中。 环顾两岸互动的历史,在1990年依旧是剑拔弩张,和平可以说是难以企及的现实。作为一个大学生,辩论无非是一场斗智的竞赛,当时的我从没有想过,会将促进和平作为我的职业或是志业。但24年后,就是这么因缘际会,当我在前年接任陆委会主委后,我的任务,就在寻找海峡两岸和平相处的可能。能够访问大陆,能够拜访南京大学,就是希望以更实际的行动,来证明"人类和平共处是一个可能实现的理想"。 还记得当年代表队
4、晚上有门禁管制,可是再强大的门禁也挡不住年轻人想要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的热诚。台大和南大的同学虽然彼此陌生,但却一见如故,对彼此的校园、社会与文化充满好奇,话匣子一打开,总是停不下来。 在那时,我第一次知道,"土豆"在大陆一般指的是台湾所称的"马铃薯",可是"土豆"在台湾指的是"花生"。我们和南大的同学花了一点时间,才搞清楚彼此讲的"土豆"原来是不同的东西。 那次交流经验让我深深体会:两岸文化、社会与教育有太多隔阂,但只要怀抱热情与善意,一定可以增进彼此的理解,只要能够务实地面对差异,必定能够创造更多共识与合作的机会。 二、我步入政坛的因缘 我过去在学校里研究科技法律,当
5、我还是大学生时,就立志要当一个大学教授,从没有想过要从政。2007年,我加入马萧竞选团队,协助策划青年政策白皮书。我们有一批学者专家彼此激发创意,提出了许多有意思的政策建议,其中以"青年壮游台湾计划",最受到青年朋友的欢迎。 "壮游"是指自文艺复兴时期以后,欧洲人在教育青年上,都希望藉由一趟旅程,开阔视野,壮大心志,将旅行视为成年礼。因此,我们建议政府应当想方设法,让书房里的宅男奼女有机会深入台湾的高山、海滨与社区,认识台湾人情之美,进而投身志愿服务的工作。这个计划很受到年轻朋友的欢迎,台湾的民意代表也很关切,有位立委在立法院中就半开玩笑地质问官员,她说:"请问,要多'壮'才可以去旅
6、游?"事实上,这个计划想充实与壮大的是青年的视野与胸怀,绝对不是体重! 这一系列的青年政策兼具人道关怀与改革创新,让我有很大的成就感,后来我受邀进入政府服务,历经多个职务,我始终关心青年的议题。 三、两岸青年交流的权益保障 两岸青年交流规模最大的开放,莫过于2009年台湾开放陆生来台就学的政策,我们开放陆生的目的是: 第一,让两岸年轻人,在步入社会前就有机会做朋友,长期下来,一定会有利于两岸的和平稳定发展; 第二、中国大陆的同学都十分优秀,一起学习,彼此砥砺,可以让台湾学生多一些竞争及合作的经验; 第三,台湾有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可以和大陆分享,协助培养大陆青年。两
7、岸青年如果能够真心交朋友,两岸如果都能善待彼此的学生,长远来看,我相信友谊必将跨越差异,和平终将永存。 台湾在开放大陆学生来台就学后,有一些配套的措施,一时之间还没有立即配合修正,其中争议比较大的就是,大陆同学是否纳入台湾的全民健康保险。 我的想法很单纯,从人权观点来看,不管任何海外来的学生生病,如果因为付不起庞大的医疗费用,因而没有办法获得妥善的照顾,这绝对不是台湾社会所乐见的事情。让病者有所医,是人道思考,也是普世价值。两岸或许在制度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