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策论考试与现代申论考试地比较研究

古代策论考试与现代申论考试地比较研究

ID:35995520

大小:4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4-29

古代策论考试与现代申论考试地比较研究_第1页
古代策论考试与现代申论考试地比较研究_第2页
古代策论考试与现代申论考试地比较研究_第3页
古代策论考试与现代申论考试地比较研究_第4页
古代策论考试与现代申论考试地比较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策论考试与现代申论考试地比较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文案古代“策论”考试与现代“申论”考试的比较研究摘要:“申论”在200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中正式成为公共科目之一,“申论”考试是对古代“策论”考试的继承和发展,一方面“申论”借鉴了古代“策论”的实用性,另一方面“申论”又有与时代密切结合的创新性。从对策、射策的设置到“申论”对应试者各方面能力的考核,可以看出我国选拔人才方式的发展变化。古代“策论”考试与现今“申论”考试的比较,对大学生的公务员考试尤其是申论考试有重大指导意义。关键词:策论申论比较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与之相对应,人才选拔制度也源远流长。从汉朝的察举制到今天的公务员考试,经历了一个漫长

2、的发展阶段,古代科举考试中的“策论”考试在人才选拔方面发挥过重要的作用。虽然“策论”考试在每个朝代有不同的特点,但作为一种考试科目它在不断地完善。现今的“申论”考试,一方面借鉴了古代“策论”考试的优秀传统,另一方面又在创新理念中寻求最佳的考核方式。一、什么是“申论”考试“申论”考试是国家机关选拔工作人员的一种考核方式,也是待业者选择的就业手段之一。从2000—2008年的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试题来看,都是给定大量的文字材料,要求应试者从材料中发现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各方面综合考虑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论证策略实施的可能性。公务员考试大纲就明确指出:“申论”主

3、要通过报考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报考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申论”涉及的信息量大、知识门类齐全、考核的能力全面,是现阶段选拔人才的有效途径。2000年“申论”作为公共科目之一正式成为公务员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八年来在选拔机关工作人员的考核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公正性、实用性、优越性也日益凸显。在这之前,公务员考试中并没有“申论”考试,代之的是传统的写作,因此这种转变也显示出“申论”对应试者新的更高的要求。传统作文经常是给定写作的题目,应试者根据自己对所提供题目的理解去阐发论述,这样可以

4、天马行空地去构建与题目相关的完美答案。应试者可以以独特的立意取胜,可以安排精巧的叙述框架,可以以灵气活泼的文字脱颖而出。政府工作机关职能的转变,对工作人员熟悉业务、处理问题、作出决策的能力要求更高。而传统的作文考试并不能很好地考核报考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给定题目的写作考试不能适应政府工作的发展,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也未能充分体现公务员考试的公正性。“申论”以内容丰富的材料为平台,让应试者在具体的社会事件中找出问题并拟出实用的工作方略,自然体现出应试者在该职能部门的工作能力,因此“申论”便很快在全国各省市的公务员考试中崭露头角。现在“申论”考试已经成为各种类型的公务

5、员考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二、“策论”考试的产生与发展(一)什么是“策论”考试“策论”作为选拔人才的方式最早产生于西汉初年。汉文帝十分重视选拔人才,颁布了由州、郡等地方长官到朝廷的自下而上的察举制,推选德才兼备的人才进入统治阶层。汉武帝初即帝位,便诏令垂相、御史、列侯、二千石等“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当时对孝廉、秀才的考核方式便是“策论”。“策论”包括“对策”和“射策”,“对策”是考核者在面见人才时当场提出问题,应试者临时应对,实际上是一种口头形式的公开对答。汉文帝十五年,诏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当时有几百人被举荐,文帝亲自以策论考核,根据临场的对策优

6、劣为贤士授予官职。董仲舒就是因为在汉武帝向他询问国家大事时提出著名的《天人三策》而得到赏识的。“射策”文档实用标准文案是采用书面作答的形式,负责察举的官员把涉及国家或民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问题写在策上,并且密封试题,应试者先抽签选定题目再作答。《汉书·萧望之传》对“射策”和“对策”有详细的论述:“射策者,谓为难问疑义,书之于策,量其大小,署为甲乙之科,列而置之,不使彰显。有欲射者,随其所取,得而释之,以知优劣。射之言投射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又对策者,应詔而陈政也;射策者,探事而献説也。言中理準,譬射侯中的。二名虽殊,即议之别体也……

7、对策者,以第一登庸;射策者,以甲科入仕。”汉朝时文字一般是写在竹子拼凑的简策上,所以这种考试方式便被称为“策试”,而书之在上的治国思政的政论文也被人们称为“策论”。(二)古代(从汉到清朝)“策论”考试的发展历程“策论”自汉朝产生之后,便以其独特的考核功用和实用价值受到统治者的亲睐。州、郡长官物色贤才、孝士,再按照朝廷分配的名额向中央机关推荐,统治者一般都是采用“对策”和“射策”两种形式对被举荐者进行考核。通过这种方式,汉朝选拔了许多德才兼备具有治国才能的贤臣。贾谊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贾谊学识渊博,十八岁便负有才名,河南郡守吴公十分赏识其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