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当前中国社会分层的想象.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当前中国人的社会分层想象一、当前中国人的阶级、阶层意识阶层意识定义:陈天柱、苏祥:阶层意识所指的是居于一定社会阶层地位的个人对社会不平等状况及其自身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的主观意识、评价和感受。沈贯力:所谓阶层意识,是指某个社会阶层的成员对本阶层的归属感、认同感,也就是全体成员对本阶层共同处境和共同利益的共同认识。它所强调的是个体的心理和意识状态,其基础也并非仅仅建立在物质经济利益的基础之上,各种经济、权力、文化、技术资源的不平等分配,都可以成为这种意识的基础。它包括三个内容:(1)人们是否有阶层认知,也就是人们
2、是否意识到自己懂得社会存在着不平等的地位结构。(2)如果有阶层认知的话,那么在人们观念中划分阶层地位高低的主要依据是什么?(3)人们是否把自己归属于不同的社会阶层中国人的阶层意识:《阶级或阶层意识中的心理因素:公平感和态度倾向》翁定军《社会学研究》2010.1本文按照“客观社会位置→公平感→态度倾向→阶级意识”这一思路探讨个体的公平感和态度倾向等心理因素在阶级阶层意识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在研究方法上,以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统计手段作为建立态度倾向等主观变量的工具,以多项逻辑斯蒂回归(multinomiallog
3、isticregression)模型验证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公平感强的人在社会态度上容易出现“嫌富怜贫”等倾向,公平感等心理因素具有分解来自客观社会位置影响的作用,导致在客观社会位置的维度下,人们的阶级意识呈现“碎片化”特征;进而认为,阶级意识不是自发形成的。(2005年1月10日,世界知名调查机构“盖洛普”正式对外发布一项调查结果:在迅速发展并日渐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中国,富裕阶层和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也在迅速加大,1月,北京市统计局的一个报告显示,北京高低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由2000年的3.
4、1∶1扩大到2003年的4.7∶1。)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认为:中国社会目前尚能承受较高的收入差距,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国的经济始终保持高速增长,这给了民众一个良好的心理预期。但这并不等于,可以暂时将收入差距问题放在一边。因为这种预期要求中国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不能发生宏观政策的重大调整或者失误。根据国际惯例,一般认为,当基尼系数小干0.2时为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水平;0.4—0.6之间为不平均;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通常把0.4
5、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往往认为超过这条警戒线,就容易产生社会的动荡。目前,对于中国全国的基尼系数,说法各异。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为0.4左右,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的数据是0.454,南开大学的研究成果是已经超过0.5。但是考虑到最高收入阶层中有不少没有经过统计的灰色收入,因此很可能事实上中国已经超过警戒线。尽管国家统计局一再表明:中国目前的贫富差距总体上是合理的,不能以基尼系数的一般标准来看待中国。尤其是中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基尼系数要放大一些才管用。但是必须看到的是,差距在不断拉大的事实。1990年,中国
6、的基尼系数在0.34左右,目前已经逼近0.45(按照中国社科院的口径);其中,1990年中国城乡收入差系数为2.57,2003年差距扩大为3.23;1990年行业收入差为1.76,至2003年行业收入差系数飞速扩大为4.63。郑晨,《阶层归属意识及其成因分析——中国广州市居民的一项调查》浙江学刊2001年第3期(一)阶层归属意识类型分析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有关阶层归属意识的两类问题:(1)如果今天的社会人们可以分为五层——上层、中上层、中层、中下层、下层,您认为自己属于哪一层?(2)您认为您15岁时,您的家庭属
7、于哪一层?要求被访者就上述两类问题分别作出选择。调查结果表明,80.8%认定自己今天处于中层和中下层两个层次上,而在追溯本人15岁时,74.5%认定自己那时的家庭处在中层和中下层,前者比后者的比例高出6.3%。如果仅以主观评价为中层的相比较,前者比后者更高出10%。可见,从总体上,阶层的归属意识是呈现“向上”发展的趋势。《主观阶层认同研究综述》侯 静:二、研究现状:李培林等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公众的自我阶层认同呈明显“向下偏移”趋势,表现为自认为处于社会中层的人偏少,自认为处于社会底层的人较多。收入、教育和职业
8、等客观分层指标与主观阶层认同存在一定联系,但关联强度不大,在各种影响因素中,决定人们主观阶层认同的最主要因素是父辈社会地位[14]。李春玲研究发现,处于社会顶层与底层的阶层其内部身份认同率较高。此外,成员较稳定阶层其身份认同率较高,流动性、变动性较大的阶层和新生阶层其身份认同率较低[15]。卢福营和张兆曙认为,主观阶层认同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心理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与客观分层结构体系存在一定偏差[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