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让学生“动”起来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让学生“动”起来

ID:35971945

大小:2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29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让学生“动”起来_第1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让学生“动”起来_第2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让学生“动”起来_第3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让学生“动”起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让学生“动”起来“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这是新课程标准针对传统的教师灌输得多,学生被动听得多的教学状况提出的改革要求。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呢?我在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中发现: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有了展示自我学习成果的机会,且懂得一定的学习方法,学生才愿意“动”起来,并且愿意逐步完善其“动”起来的能力。一、激活学生“动”起来的欲望,培养学生“动”起来的

2、意识。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多是由教师牵引着学生去完成知识的问答,形式单一、乏味,学生在这种枯燥的学习氛围中,逐渐懒得“动”。而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唤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才具有教育的生命力,这种内部的动力就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强烈欲望。当这种欲望被打开,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语文的教学过程,这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1.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自发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

3、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教学七律诗《长征》一课,我采用播放长征途中,红军历经千辛万苦爬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等惊险的场面,激越,悲壮的乐曲使学生心潮澎湃,学生的眼睛、耳朵“动”起来了,带动着口要去读诗,思维要去理解诗境,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日常教学中,我除了运用电教媒体形象、生动、快捷的优势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外,还注意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自然、生动、幽默的语言来衔接、过渡教学环节,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维持。我经常根据教材特点,利用简笔画板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像《夕照》一课,我运用彩色粉笔

4、分别勾勒出夕阳映照下的屋顶和它逐渐西沉的变化。这样,既让学生耳目一新,又帮助其更好地理解了语言文字。兴趣能促使学生各种感官都“动”起来,学习的过程也在自然的状态中展开了。2.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的意念和力量。苏霍姆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过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因次,我在语文教学中力求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功体验,从而鼓舞他们主动投入到新的教学过程。例如,在教学中,我鼓励、

5、表扬学生一些好的表现、点滴的进步,被表扬的学生劲头十足地“动”起来了,渴望得到表扬的同学也“动”起来,课堂教学因学生行动起来,主动学习而显得有活力。有时,难度较大的问题多给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带头来解决,相对容易的问题则请平时不大发言的学生来承担,并及时给予赞赏,击掌表扬。学生情绪高涨,学习的欲望调动了,主体参与学习的意识也表现出来了。同时,由于长期指导学生进行相互间的肯定性评价,学生间相互比较、相互学习的意识被激活,“动”起来参与学习的面也更广了,欲望也更强了。二、给予学生“动”起来的机会和方法,锻炼学

6、生“动”起来的能力。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动”起来,发挥学习的主体性,仅有学习的欲望是不够的,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动”起来的机会和方法,鼓励、指导学生自己去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丰富内涵,让学生在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脑的过程中锻炼其“动”起来的能力,才能为新的学习奠定基础,增益其所不能。1.      提供充分的时间质疑问难。古人云:“学成于思,思成于疑。”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教材中,总会自然地对学习素材有着或多或少的疑惑,而对解决自己关心的问题则有着较高的“动”起来的积极性。为了充分发挥

7、这个学习动力,我常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难。低年级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较弱,提出的问题多是对词语的不理解,或因知识面不广、生活经验不足,与课文内容不十分密切的问题。但不管是什么样的疑问,我总是组织学生之间先解答疑难,解决不了的,再启发引导其解决。不管问题是不是提得幼稚,我总是认真对待。如,一位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悯农(二)》时最后提出:诗人李绅为什么不帮助可怜的农民呀?问题虽然稚气,但却体现了学生确实有所感触,是动了脑之后的疑惑。我请学生讨论之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从中升华了对诗的理解。在教学中,我特别注

8、意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别的同学是怎样课前预习查字典,如何联系一定的环境理解课文语句的。如此,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动”起来的机会,也让学生在质疑解惑中学习方法,锻炼了“动”起来的能力。2.      组织不拘形式的交流探究。《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心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动脑筋思考问题时,有些认识、见解都是模糊的、不透彻的,有时甚至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这时,就需要教师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