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衡量与衡量技术方案设计设计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衡量与衡量技术方案设计设计

ID:35946874

大小:123.43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4-26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衡量与衡量技术方案设计设计_第1页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衡量与衡量技术方案设计设计_第2页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衡量与衡量技术方案设计设计_第3页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衡量与衡量技术方案设计设计_第4页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衡量与衡量技术方案设计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衡量与衡量技术方案设计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实用文案一、工作背景(一)基本概念据《江苏省市级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要点(试行)》,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可以科学预期的时期内,区域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要素所能够持续支撑该区域2020年、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及远景规划所确定的居民生活水平的最大人口规模,以及可持续增长的最大经济规模,由此可能允许的最低的耕地保有规模、最适的生态用地规模和最大的建设用地规模。具有资源环境承载的基础性、承载容量有限性、承载空间可调控性、动态变化性、区域关联性特点。(二)评价目的与原则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健康水平”的关键表征指标。通过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可以深刻揭示影响各设区市资源环境

2、承载的短板与影响要素,科学反映各设区市资源环境综合承载水平,明确区域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承载潜力和方向,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确定、指标规模调整、空间布局和结构优化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支撑。主要原则有客观真实、限制性、可操作性、可应用性、“红线”原则。标准文档实用文案二、评价内容(一)资源环境现状分析其一,全面查清资源环境现状。对影响承载力的资源环境要素(土地资源、水资源、地质环境、土壤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等)、社会经济发展作全面调查,查清资源与环境的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阶段和功能定位。其二,分析资源环境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利用历史数据分析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演

3、变过程,分析资源禀赋对土地利用方式、结构和程度的影响。(二)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或约束因素识别从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资源要素或环境容量保障能力、粮食或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范等方面,识别国土保护与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区域土地利用的资源环境影响或约束因素。重点关注采煤塌陷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三)资源环境关键因素情景分析经济社会发展设置“保持现有速度”、“基础情景”、“快速增长”三种情形,资源环境基础条件设置“改善”、“基础情景”、“减弱”标准文档实用文案三种情形。其中,基础情景依据各个因素相关部门的规定和规划确定,如:市、县、区政府考核目标中确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资源环境

4、考核目标。资源环境要素效率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技术进步而发生变化,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中充分考虑不同技术经济水平下资源环境要素效率及其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包如:粮食单产增长、产业转型对水资源节约的影响等。(四)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类型、因子修正及取值1、评价类型基准承载力:基于粮食安全的资源环境人口承载力、基于耗地率的资源环境经济承载力。参照承载力:基于水资源约束、环境负荷的资源环境人口、经济承载力。选评承载力:基于生态足迹、碳排放峰值的资源环境人口、经济承载力。2、关键因子修正各类承载力评估是基于各类主要影响因素开展的,为了保证结果更加符合实际,需要进行以下修正:土地污染、水资源、地质

5、环境。3、取值范围不同类型的资源环境人口、经济承载力是基于多种情景测算的结果,因此,表述为区间值(原则上在±10%,若突破,另作说明),并据此确定最低耕地保有量、最适生态用地规模以及最大建设用地规模(可为区间值)。标准文档实用文案基准承载力用地规模及结构取值范围:最低耕地保有量的中间值不得低于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规模;最适生态用地不得低于环保部门确定的面积(生态用地占辖区国土面积的比例≥30%,若低于这一标准,作特别说明);最大建设用地规模的中间值不得高于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五)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及分析1、资源环境人口承载量测算测算现有条件下(2

6、014年)或科学预期的2020和2030年的资源环境人口承载量状况或潜力。分析不同情景下资源环境人口承载规模的承载状况及合理性,提出合理幅度的资源环境人口承载力。2、资源环境经济承载量测算测算现有条件下(2014年)或科学预期的2020和2030年的资源环境经济承载量。分析不同情景下资源环境人口承载规模的承载状况及的合理性,提出合理幅度的资源环境经济承载力。3、合理用地规模测算标准文档实用文案依据合理幅度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分别测算2014年、2020年和2030年的最低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最适生态用地量和最大建设用地量。并对照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相应用地

7、规模,分析耕地、生态用地、建设用地规模的合理性,并提出最低耕地保有量、最适生态用地规模和最大建设用地规模。4、资源环境承载状况及分析资源环境承载状况区分为:超载、临界承载、不超载三种类型,其划分区间为临界承载±10%。超过资源环境基准承载力中间值10%,即为超载;处于【10%,-10%】之间为临界承载;低于-10%为不超载。资源环境承载状况分析,主要是:承载状况判断的科学性;承载状况的区域差异;以及形成超载状况的主要原因,和实现临界、不超载状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