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唐诗两首教案鄂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唐诗两首教案鄂教版

ID:35937042

大小:36.26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4-25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唐诗两首教案鄂教版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唐诗两首教案鄂教版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唐诗两首教案鄂教版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唐诗两首教案鄂教版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唐诗两首教案鄂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唐诗两首教案鄂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3唐诗两首一、课文导学【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词积累:挂罥:挂,缠绕。塘坳:低洼积水的地方。俄顷一会儿。漠漠:乌云密布的样子。布衾:布被子。安得:哪里能得到。安,哪里。广厦:高大的房子。庇:遮蔽,保护。寒士:旧指贫穷的读书人。突兀:突出。荷箪食:挑着食物。荷,挑,提。但惜:只是珍惜。惜,珍惜。秉:拿着。曾不事:不曾从事。事,从事。岁晏:年终。晏,晚。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的瑶湾。出身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官僚家庭。十三世祖杜预是西晋旬将,祖父审言是武则天时著名的诗人,父闲曾为兖州司

2、马和奉天县令。杜甫一生约分为四个时期。35岁以前,是他的读书和壮游时期。这时正当开元盛世。他的经济状况也较好,是他一生中最快意的时期。诗人从小就“好学”,7岁时已开始吟诗,“读书破万卷”、“群书万卷常暗诵”的刻苦学习,为他的创作准备了充分的条件。从20岁起,他结束了书斋生活,开始了为时10年以上的“壮游”。先南游吴越,后北游齐赵。在这长期的壮游中,诗人接触到祖国无比丰富的文化遗产壮丽河山,不仅充实了他的生活,也扩大了他的视野和心胸,为他早期诗歌带来了相当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望岳》诗为代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正流露了诗人对一切

3、事业的雄心壮志。杜甫走向现实主义,是从第二期(35至45岁)十载长安的困守开始的。晕是安史之乱的酝酿时期,当权的是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杜甫不公不能实现他的政治抱负,而且开始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生活,以到以常挨饿受冻。生活折磨了杜甫,也成全了杜甫,使他逐渐深入人民生活,看到了人民的痛苦,也看到了统治阶级的罪恶,从而写出了《兵车行》、《丽人行》、《赴奉先咏怀》等现实主义杰作。十年困守的结果,使杜甫变成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这才确定了杜甫此后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的方向。从45岁到48岁,是杜甫生活的率三期,陷贼与为官时期。这是

4、安史之乱最剧烈的时期,国家岌岌可危,人民灾难惨重,诗人也历尽艰险。在陕北,他曾经和人民一起逃难,在沦陷了的长安,他曾经亲眼看到胡人的屠杀焚掠,和人民一同感受国亡家破的痛苦。为了献身恢复事业,他只身逃也长安,投奔风翔。脱贼后,他被行为左拾遗。就在做官的头一个月,他因“见时危急”,上疏触怒隶宗,几受刑戮,从此他屡遭贬斥,但也因而多次获得深入人民生活的机会。使他写出了《悲陈陶》、《哀江头》、《春望》、《羌村》、《北征》、《洗兵马》和“三吏”、“三别”等一系列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和爱国精神的诗篇,并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759年7月,杜甫弃官历尽

5、千辛万苦到达成都,在成都西郊盖了一所草堂,开始了他最后一期"漂泊西南"的生活。在这漂泊的11年生活中,杜甫的生活仍然很困苦,但他总是在关心着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同时也从不曾忘记或放松自己的创作,在漂泊的11年间,他竟写了一千多首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遭田父泥饮》、《诸将》、《秋兴》等都是这时期优秀的作品。杜甫在四川漂泊了八九年,在湖北、湖南漂泊了两三年,770年冬,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白居易(772~846),唐代大诗人,字乐天。先世本为龟兹人,汉时赐姓白氏。贞元十六年(800)

6、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后改官翰林学士、左拾遗、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后出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在任期间,兴修水利,恤贫安民,深受百姓爱戴。后官至刑部尚书,晚年闲居洛阳,修香山寺,自号香山居士。白居易的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其早期所作“讽喻诗”人仅主题鲜明,措辞尖锐,描写人物形象细腻生动,而且整体构架精巧缜密,体现叙事与议论的统一。其“感伤诗”在当时已享“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之盛誉。其“杂律诗”为千古传诵之名篇。其文学理论《与元九书》成为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文献。白居易与元稹齐名,并称“元

7、白”,然白实胜于元。晚年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刘白”。著有《白氏长庆集》。2、相关知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乾元三年(760)的春天,杜甫求亲靠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诗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观刈麦》:唐宪宗元和元年,白居易参加了“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试,入第四等。但以出言太直,不得为谏官,而补任一县尉。这样一个职位虽不为诗人所满意,但在近两年的县尉任内,却使他亲眼看到了唐朝统治集团

8、和地方官吏们对农民的横征暴敛,进一步了解到下层人民的许多疾苦,这对丰富他的创作源泉,推动他走上现实主义诗歌创作道路,都起到一定的作用。他的有名的同情人民疾苦诗篇《观刈麦》和揭露权贵们掠夺行径的《宿紫阁山北村》,就正是这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