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的朱村之路 

“一村一品”的朱村之路 

ID:35932705

大小:76.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4-25

“一村一品”的朱村之路 _第1页
“一村一品”的朱村之路 _第2页
“一村一品”的朱村之路 _第3页
“一村一品”的朱村之路 _第4页
“一村一品”的朱村之路 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村一品”的朱村之路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朱村,三晋大地上一个普通小山村。   驱车从省城出发,经榆次往东南,地势逐级抬高,远远望去,沟壑纵横的丘陵山脊上一排排温室大棚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十分耀眼,成为朱村一道独特风景。短短几年里,这个资源不富、交通不便、区位不优,只有206户、719口人的穷山村通过发展温室大棚,实现了由穷到富的巨变,2011年人均纯收入实现9240元,是2005年的五倍多,铸就了“不畏艰险、吃苦耐劳、团结互助、勇于创新”的“朱村精神”。这些天来,我们越走近它,越了解它,就越被它所打动。今年“七一”前夕,省委书记袁纯清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朱村党支部专

2、题组织生活会时,高度评价了朱村“两委”班子团结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克服困难,奋发有为,在丘陵旱垣山区发展设施蔬菜,快速脱贫致富的感人事迹,并指出“你们不仅仅自己走上了富裕道路,更重要的是为全省创造了一个范本,提供了一个启示,给出了一种信心”。     选准产业发展突破口   农民要致富,很难;无资源的山区农民要致富,更难。任何一个经济单元,要在短时间内实现经济收入快速增长,必须有各类生产要素的快速集聚和高密度投入。朱村没有地下资源可挖,没有城市快速扩张后增值的土地可出让,这样一个生产要素几乎样样都缺的小山村,是怎样实现快速致富

3、的呢?关键在于他们把“一村一品”变为了现实。   (一)不甘贫穷求出路,发展大棚成共识。改革开放以来,朱村人在致富道路上艰苦探索,收获过成功,也走过弯路。朱村由穷到富的巨变始于2005年。这一年,村“两委”班子换届,以赵丽琴为村支书的新一届“两委”班子把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作为“头号工程”,党员群众也纷纷献计献策,在榆次、太谷等地打过工的村民说,平川地区搞大棚蔬菜,一个大棚一年能收入三四万元。朱村能不能也搞大棚?“两委”班子成员外出考察发现,大棚蔬菜确实挺赚钱,但投资很大,水肥标准和种植管理技术要求也高,这些条件朱村都不具备。一

4、是缺水。全村只有一口水井,仅能维持村民生活用水,没有一亩水浇地,即使老天下雨,雨水也很难留住。二是缺钱。建一个大棚少说也得投资三四万元,村民手里不多的存款要应付孩子上学、老人生病等急需,村里账上也没有几个钱,别说建大棚,就连买水管、电线、电机都是问题。三是缺经验和技术。这些祖祖辈辈以传统方法种植、种植传统作物的村民,对于无限生长品种、剪枝再生栽培、高温闷棚消毒等大棚种植技术闻所未闻,一窍不通,心里无不发怵。四是交通不便。朱村离榆次城区几十里,山路崎岖,东西拉不出去就得烂在地里。为了村民脱贫致富,决不能被困难吓倒。赵丽琴和村“

5、两委”班子多次讨论、动员,决定由积极性高的几名党员干部出资,先建5个试验棚,统一种植需水量少、销售看好的西红柿试一试。这一试不要紧,当年每个棚就收入三四万元,不但收回了投资,还有盈余。由此,全村干部群众认定搞大棚蔬菜是发家致富门路,一场在丘陵旱垣山区攻坚克难建大棚的战斗在朱村打响。    (二)五户联保获贷款,闯过资金大难关。建大棚投资大,在丘陵山区建大棚投资更大。面对资金难题,朱村人想到了从信用社贷款。但经济基础太差,缺乏抵押资产,靠什么撬动信用社的贷款呢?一方面,靠朴实勤劳的质量和摆脱贫困的决心,被赵丽琴请到村里的信用社

6、干部,看到朱村老少齐上、车推人铲建大棚的感人场景,当即同意为50户村民每户提供2万元贷款;另一方面,靠科学创新的方法和团结互助的精神,村“两委”班子向信用社提出“五户联保+再担保”办法,即由建棚村民相互联合,一户贷款,五户担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再为每户村民担保,并督促村民按时还本付息。这样,100万元贷款很快到位,再加上建棚户的“压箱底”钱,朱村人闯过了建大棚最大的资金关。“五户联保+再担保”的办法优越性很多:一是解决了农户无资产可担保问题,发展设施农业急需资金,而贷款又需要担保,这种“两难”被“五户联保+再担保”解

7、决了,同时也保证了信用社资金安全。二是分散了贷款农户的风险,一户损失,五户共担,风险系数大大降低。三是发挥了村“两委”班子的骨干作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为村民担保,也使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再担保是现代市场经济高层次的金融手段,对于分散风险、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在这里被农民创新并用活了。     (三)创新思路调土地,破解用地老难题。近年来,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与土地分散承包的矛盾逐渐突出,土地流转已经成为一个全国性课题。建大棚需要统一规划,集中连片推进,但土地已经分到各家各户。朱村“两委”班子清楚,土地问

8、题解决不好,建大棚就会半途而废。经过充分协商,一种灵活有效的土地流转方式应运而生。由村民共同推举威信高、信用好的老党员李海德出面,统一以每亩每年200元的价格承租(2006年以前,朱村一亩地平均收益170元左右),集中后重新划分为50个大棚建设区块,并以相同价格转租给建棚户。不同于龙头企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