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878147
大小:150.24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4-21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重点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黄陵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重点班期中考试生物试题第Ⅰ卷(共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杂交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 )A.基因突变B.基因自由组合C.染色体交叉互换D.染色体结构变异2.据你所知道杂交选育新品种之外,杂交的另一个结果是获得( )A.纯种B.杂种表现的优势C.基因突变D.染色体变异3.下列表述中哪一项不是拉马克的观点()A.生物的种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B.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C.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的形状,并且将这些形状传给后代D.生物的的某一器官发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4.下列生物群
2、体中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B.C、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一个森林中的全部蛇D.一间屋中的全部蟑螂5.某一瓢虫种群中有黑色和红色两种体色的个体,这一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B)对红色(b)为显性。如果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18%,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78%,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4%。基因B和b的频率分别是( )A.18%、82%B.36%、64%C.57%、43%D.92%、8%6.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21℃的气温下,生存能力很差,但是,当气温上升到25.5℃时,突变体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这说明()A、突变是不定向的B、突变是随
3、机发生的C、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环境条件D、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都是有害的7.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A.单细胞生物,进行有氧呼吸B.多细胞生物,进行有氧呼吸C.单细胞生物,进行无氧呼吸D.多细胞生物,进行无氧呼吸8.下列哪项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A、随机交配B、基因突变C、自然选择D、染色体变异9.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A.基因突变和重组B.自然选择C.共同进化D.地理隔离10.下图中能说明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部位的最佳实验组合是()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⑤⑥11.与植物顶端优势有关的植物激素是
4、( )A.生长素B.赤霉素C.脱落酸D.乙烯12.给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番茄。说明了()A.果实发育与受精作用有关B.果实发育与种子形成有关C.果实发育需要生长素D.生长素抑制了种子生长13.关于植物激素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可用于果实催熟B.脱落酸能够促进种子萌发C.赤霉素能够促进茎的伸长D.乙烯可用于诱导产生无子果实14.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动作电位的位置是( )A.a和b处 B.a、b和c处C.b、c、d和e处D.a、b、c、d和e处15.人体的体液
5、是指( )A.细胞外液和消化液B.细胞内液和血液C.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D.血浆、组织液、淋巴16.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 )A.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C.血浆、淋巴、组织液D.内环境A.钙离子B.呼吸酶C.葡萄糖D.血浆蛋白17.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18.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D.在正常情况下
6、,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19.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渗透压下降C.细胞代谢紊乱D.糖尿病20.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21.下面不能构成人体内环境的是( )A.淋巴B.细胞外液C.血浆D.细胞内液22、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血红蛋白葡萄糖二氧化碳钠离子血浆蛋白A.B.C.D.23.血浆中的水来自( )A.组织液B.组织液、消化道C.淋巴、组织液D.消化道、组织液
7、、淋巴24.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会( )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25.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 A.吞噬细胞B.靶细胞C.T细胞D.浆细胞26.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 ) A.红细胞B.吞噬细胞C.淋巴细胞D.血小板27.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 )
8、 A.非特异性免疫,抗原B.特异性免疫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