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一、选择题(32x1.5=48分)1.孔子说:“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孔子和孟子都强调( )A.臣子必须绝对服从君主B.君臣要各安其位,各守其职C.臣子要为君主做出牺牲D.君臣的“离合”,以道是否相同为前提2.《孟子·尽心》载:“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据此可知,孟子强调( )A.道德教化 B.兴办教育C.克己复礼D.礼法并用3.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富贵”。这表达了手工
2、业者( )A.怀念“小国寡民”的社会B.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C.要求建立政令统一的中央政权D.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选拔人才4.韩非子认为:“明君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体现中央集权思想B.符合现代法治理念C.加强地方行政管理D.服务君主专制统治5.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诱导天下人读一种书”是秦亡汉兴的原因之一。这反映了汉武帝实行( )A.开明的文化政策B.相对自由的文化政策C.相对温和的文化政策D.严厉的文化政策6.“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号为诸侯者,宜谨视所候奉之天子也。”这体现了董仲舒
3、怎样的思想主张( )A.“春秋大一统”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D.“君权神授”7.《史记·封禅书》记载了远古七十二君王的泰山之行,他们的“旅游”项目繁多,包括祭祀、巡狩、会盟、定大位、刻石记号。……特别是帝舜,在此朝会东方诸侯,并向八方遥望,意即照会四方诸侯,而四方诸侯也纷纷登上本方境内的高山,向泰山遥祭,这一行为叫“望秩山川”。这一行为背后昭示的是 ( )A.“大一统”理念B.天人感应思想C.民本仁政观念D.封建迷信思想8.“竹林七贤”,所绘为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他们“皆崇尚虚无,轻蔑礼法,纵酒昏酣,遗落世事”。竹林七贤的人生价值观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
4、 )A.孔孟之道的影响B.老庄哲学的影响C.韩非思想的影响D.墨家学说的影响9.《周易》研究被称为“易学”。《易经》代代相传,释家林立,留下了三千多部著作。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或是《黄帝内经》,神龙易学,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由此可见《易经》( )A.是自然哲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 B.其思想广泛渗透到中国人的生活之中C.是古代中国各民族智慧的结晶 D.是后世著书立说的范本10.“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里“民生在勤,勤而不溃”;《尚书》中记载“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管子》里“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5、”;《孟子》更有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材料中所说的“民生”已应用于政治经济生活B.这里统治阶级眼中的“民生”只能是以民众勤劳营生为基本要求C.材料中“民生”与后来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本质相同D.孙中山的“民生”上升到政治革命的范畴,与材料中民生本质不同11.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中存在着君臣、君民两个基本关系。(孟子)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这反映出( )A.孟子立论的基础是儒家的道德体系B.在君臣关系上孟子与孔子的观点截然不同C.在君民关系上孟子秉承
6、了孔子“礼”的学说D.孟子用“民本主义”思想阐释君臣关系12.一般说来,任何一种哲学思想,在它的初创和发展时期,都具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一旦被统治阶级看中,当作统治阶级的御用工具,它就会变成僵化的教条,其中的合理因素也会被窒息。程朱理学的演变正是如此。下面不能说明材料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客观上有利于求科学之真 B.重义轻利阻碍商品经济的转型发展C.理学取代儒学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D.官方哲学左右知识分子的治学态度13.《大清律例》明确规定,儿子殴打父母,不论有伤无伤,处斩刑。如果是父母殴打儿子,情形就大不相同,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殴打儿子致死,最重也只处杖六十、徒一年的刑
7、罚。上述规定反映出清代法律的特点是( )A.皇权至上,法自君出 B.强调等级尊卑,主张同罪异罚C.法分贵贱,因人而异 D.强调以礼入法,忽视个人权利14.为了纪念中华盛世,国家邮政总局特别发行了一款玉玺,如图盛世中华·中国印”,以资纪念。下列表述不正确的A、玉玺是中国古代皇权的象征B、此印中文字为行书C、可展示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D、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