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周周清(含解析)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周周清(含解析)

ID:35852528

大小:33.67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4-21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周周清(含解析)_第1页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周周清(含解析)_第2页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周周清(含解析)_第3页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周周清(含解析)_第4页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周周清(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周周清(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周周清(含解析)(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王是封建社会皇族或功臣的最高封爵,也可泛指国君、帝王。儒家所提倡的“王道”是指A.以武力征服天下B.以道德行仁义使天下归顺C.以仁义治天下D.天子的教化【答案】C【解析】【详解】所谓“王道”应该是指成为王之后如何做王,据此可以推断出AB不符合题意,因为AB是指成为王的手段,所以排除AB;题干要求选择的是儒家所提倡的“王道”,结合所学儒家思想的相关知识可知,儒家主张统治者要施行仁政,故

2、其“王道”是指以仁义治天下,所以选C;儒家虽然强调教化的作用,但是王治理天下不可能完全靠天子的教化,故D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的再学习能力。这类题目往往是题干中给定一个概念,然后考生必须先根据题干中关于这一概念的阐述,明确其含义,然后根据这一含义再去判断选项是否符合上述概念的内容。所以考生必须具有自己学习新概念的能力,然后进行分析和判断,这也是高考中展示考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考查方式,这可以有效避免读死书、死读书的学史方式。希望能够引起大家足够的关注。这一题涉及到了“

3、王”和“王道”两个概念。2.《孟子·尽心上》中提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由此,孟子强调A.性本善B.教育的教化功能C.学以至圣,致良知D.民贵君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孟子强调人性本善,所以能够不学而能、不虑而知,A正确;材料未涉及教育的教化功能,排除B;致良知,属于王阳明思想,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民贵君轻,排除D。所以选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

4、百家争鸣·孟子的思想【名师点睛】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解。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主张性本善。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3.春秋时期,有人强调“日困而还,月盈而匡”。这一说法体现了()A.人定胜天的唯物思想B.阴阳消长

5、的辩证思想C.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D.天人感应的儒家思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准确判断的能力。“日困而还,月盈而匡”的意思是太阳落了又升,月亮圆了又缺。体现了阴阳消长的辩证思想,故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思想4.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讲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绘画艺术追求水墨画简淡含蓄、形神兼备的风格,追求自然美成为中国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这一艺术追求体现的思想源于A.道家B.儒家C.墨

6、家D.法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文学作品的风格,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清水出芙蓉,天然来雕饰”.“追求自然美成为中国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材料主旨体现的是“顺其自然”,这与道家思想相一致,A项正确;题干“顺其自然”与儒家思想不符,排除B;题干“顺其自然”与墨家思想不符,排除C;题干“顺其自然”与法家思想不符,排除D。故选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思想5.不同的人与人交谈风格迥异,孔子“不问不答

7、,少问少答,多问多答”,老子不在意别人能否理解自己的意思,“知我者希,则我者贵”,墨子老是追着别人表达自己的观点,“强聒而不舍”。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个人性格差异B.个人职业不同C.个人品德参差D.生活环境差别【答案】D【解析】孔子、老子和墨子生活的环境各不相同,导致认识的差异,D正确;A、B和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6.墨子认为,如果任凭“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的“交相非”发展下去,必然带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的结果。这显露出A.百家融

8、合的趋势B.人性本恶的思维惯性C.专制统治的特征D.“尚同”的治世理想【答案】D【解析】据材料中“‘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的‘交相非’”可知墨子提倡人与人之间要注重“义”,而不是百家融合,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对人性进行阐释,人性本恶的思维惯性不合题意,故B项排除;专制统治的特征不合题意,故C项排除;为了避免出现“如果任凭‘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的‘交相非’发展下去,必然带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的结果,据所学可知墨子为此提出了“尚同”思想,故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