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832487
大小:351.14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4-21
《河北省安平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河北安平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1.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对此叙述正确的是①百家争鸣,指的是不同文化风格、不同学术主张的派别之间相互竞争,相互学习、相互吸收的形势②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标志着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进入了第一个枝繁叶茂的时期③儒家和法家是这个时代的两座文化高峰④这些学派的思想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
2、】D【解析】百家争鸣时期并没有哪个思想占据主导,都属于争鸣的思想,故③错误,其他三项均符合百家争鸣时期思想表现和影响,故本题选择D项正确。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这一主张的根本意图是A.以礼约束人们的言行以达到仁B.重建周礼的权威以纠正时弊C.以礼为工具打击诸侯D.利用礼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答案】B【解析】材料“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主张“礼”的目的为了重建周礼,故B项正确;材料“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说明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维护西周的政治制度,故CD项错误。点睛:材料“克
3、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是解题的关键。3.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曰:“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由此可知,三者都()A.体现了蔑视天地的无畏精神B.认为自然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认为自然是可以被人认识的D.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意,孔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影响四季万物,老子用道解释万事万物,道是客观规律,天也就是自然规律,韩非子认为天是永恒的,不会
4、消亡,三者都表现出对自然的尊崇,符合题意的是D项,A项中的“蔑视”错误,BC项表述的是其中的一个方面。4.寓言《邯郸学步》讲的是一个燕国人不遵从自然,到赵国的国都邯郸学邯郸人走路,可这个人不仅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反而把自己原来的走路方法也给忘了,最后只好一步一步爬回了燕国。此寓言反映的思想应属于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答案】C【解析】道家思想主张不按照自然规律做事,崇尚逍遥自得,材料中“不遵从自然”说明是道家思想;A讲究秩序和规律;B注重法制,依法治国;D主张兼爱非攻等思想。【点睛】诸子思想特点学派代表主张特点道家(老子)“道”、无为、小国寡民没落奴隶主贵族消极
5、情绪与应世的态度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小生产者要求分享利益、渴望社会安定法家(韩非子)主张改革、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法治新兴地主阶级主张改革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愿望5.“说一说来道一道,成由勤俭败由奢,紧紧手年年有,一粥一饭精细算,旧物易主贵如宝,不摆谱来不比阔,勤俭兴家福绵长。”这是央视的一则公益广告宣传词。下列哪一位先贤的主张与之吻合A.老子B.庄子C.韩非子D.墨子【答案】D【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精细算”“不摆谱来不比阔”“勤俭兴家”,可知是勤俭节约思想。墨子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故D正确。6.“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勃的自由思索的
6、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郭沫若的这一说法()A.正确评价了百家争鸣的影响B.揭示了独尊儒术的消极后果C.批判了文化专制主义政策D.本末倒置,没有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信息“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一句分析,郭沫若的这一说法批判了焚书和思想专制。故选C。A项错误,材料主要是体现了对秦朝焚书等政策的反对;B项错误,独尊儒术是在西汉以后了,并未出现焚书的情况;D项错误,材料明确说明影响不在于烧书,而是钳制了思想。考点:焚书坑儒点评:秦统一中国后,为了巩固统一,维护统治,实行愚民政策,
7、焚烧诗书,只是保留法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思想。这是对春秋战国以来独立思考的精神的一次沉重的打击。秦朝的这一做法并未巩固自己的统治,秦的暴政,激起了人民的反抗,以至于短命而亡。7.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认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汉代,董仲舒强调“委身致命”、“善皆归君,恶皆归于臣”。这种对君臣关系认识的变化表明,汉代儒学()A.比先秦儒学更加哲学化B.与先秦儒学有着本质的区别C.植根于先秦儒学的传统D.是对先秦儒学的取舍与创新【答案】D【解析】先秦时期,孔子对于君主是“事君”,孟对于君主态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