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812341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4-19
《2012年会计从业《会计基础》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2年会计从业《会计基础》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1)2012-11-17作者:91up快学堂(http://www.91up.com)来源:91up快学堂(中国最大免费教育平台)第一节 会计等式 一、企业会计的会计等式 (一)会计恒等式(单选) 资产=权益(静态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静态等式) 以上等式能直接反映出资金运动三个静态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企业在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是资产负债表的基本要素。 由于该等式是会计等式中最通用和最一般的形式,所以通常也称为会计基本等式。 【例
2、题·多选题】下列引起资产、权益总额发生变动的业务有( )。 A.借入款项存入银行 B.偿还所欠货款 C.从存款户中提取现金 D.实现销售收入,货款暂未收到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C资产内部一增一减,不影响资产总额变化。 (二)收入-费用=利润(动态等式) 以上等式实际上反映的是企业资金的绝对运动形式,即资金运动三个动态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企业在某一时期的经营成果,说明了企业利润的实现过程。是利润表的三个基本要素。 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上述关系,是企业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三)资
3、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从动态情况来看,企业会计要素的平衡公式应该是: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资产=(负债+应付利润)+(所有者权益+留存收益) 或: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动、静态结合的会计方程式) 最后这一等式反映了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了会计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构成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联系纽带。 二、预算会计的会计等式 (一)资产=负债+净资产(静态会计方程式) 变形: 资产-负
4、债=净资产 净资产随着资产、负债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净资产并不是预算会计的一个独立的会计要素,它只是资产与负债变化的结果。 (二)收入-支出=结余(动态会计方程式) (三)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动、静态结合的会计方程式) 预算会计的资产负债表就是根据第三个会计等式编制的。预算会计的资产负债表左方为资产和支出;右方为负债、净资产和收入。第二节 复式记账 记账方法按其登记经济交易与事项方式的不同,可划分为单式记账法与复式记账法两种。 一、复式记账法 (一)概念和种类 复式记账法是以会计
5、等式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交易或事项,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会计科目中进行记录,系统地反映每一项经济交易或事项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二)复式记账法的原理 理论依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二、借贷记账法 (一)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用“借”、“贷”作为记账符号,将会计科目左方称为借方,右方称为贷方。 “借”表示增加还是“贷”表示增加,是由会计科目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借贷记账方法与单式记账法和其他复式记账法相比的优点。 “借”、“贷”符号的作用
6、。 【例题·单选题】下列经济业务,应在账户借方反映的是( )。 A.费用的增加额 B.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 C.资产的减少额 D.收入的增加额 『正确答案』A (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借方金额合计与贷方金额合计必须相等。 (三)会计账户、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和会计分录 1.会计账户、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 会计科目之间形成的一定的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对应关系,也称作应借、应贷关系。 2.会计分录: 第一,分析经济交易或事项涉及的会计科目;
7、 第二,确定涉及哪些会计科目,是增加,还是减少; 第三,确定哪个(或哪些)会计科目记借方,哪个(或哪些)会计科目记贷方; 第四,确定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是否正确,借贷方金额是否相等。 3.会计分录分类: 根据会计科目对应关系的不同情况,会计分录可以划分为简单分录与复合分录两种类型。简单分录指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复合分录中三种对应关系可称为:“一借多贷”、“多借一贷”、“多借多贷”的对应关系。 不允许将不同类型的交易或事项合并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例题·单选题】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是( )。
8、 A.借贷平衡 B.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C.复式记账法 D.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正确答案』D (四)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一种方法) 1.试算平衡的含义 平衡关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全部会计科目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数=全部会计科目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数。 (2)全部会计科目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数=全部会计科目的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 (3)全部会计科目的借方期末余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