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教学计划

德育-教育教学计划

ID:35804534

大小:133.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4-19

德育-教育教学计划_第1页
德育-教育教学计划_第2页
德育-教育教学计划_第3页
德育-教育教学计划_第4页
德育-教育教学计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德育-教育教学计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_课程学习指导书第一章德育即道德教育(一)本章学习目标了解德育一词的由来,古代德育与现代德育的区别,理解我国德育概念演变的过程,我国对德育概念的界定,我国“大德育观”的合理性与局限性。掌握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别,(二)本章重点1、古代德育与现代德育的区别2、我国的“大德育观”3、我国德育与西方德育概念的区别4、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别(三)本章思考题1、古代德育与现代德育的区别2、论述我国的“大德育观”3、比较学校生活中的“道德领域”与“非道德领域”4、论述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的关系5、论述道德教育与礼

2、仪训练的关系第二章德育即教育的道德目的(一)本章学习目标掌握教育的日常用语含义,了解教育与学习、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哺育、教学、教唆、管理、改造、训练等概念的区别,理解教育与道德的关系,德育历史地位演变的过程。(二)本章重点1、教育的日常用语含义(即教育的一般含义)2、教育与道德的关系(三)本章思考题1、试区别教育与学习2、试区别教育与教唆3、试区别道德教育与道德灌输4、教育一词的日常用语含义5论述德育是教育的最高目的第三章德育的必要性(一)本章学习目标了解反对和怀疑道德教育必要性的主要理论,掌握-_个人取向、社会取向、学校取向道德教育必要性的理论辩护,

3、理解道德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并能从理论上对道德相对主义进行批驳,确立理性的德育理念(二)本章重点1、个人取向、社会取向、学校取向道德教育必要性的理论辩护、2、学校道德教育必要性3道德相对主义的危害(三)本章思考题1、个人取向道德教育必要性的理论辩护2、社会取向道德教育必要性的理论辩护3、论述学校道德教育必要性4、试述学校德育的必要性5、对道德相对主义的批判6、论述全球化背景下德育的必要性第四章德育的可能性(一)本章学习目标了解美德是否可教的主要理论分歧,理解伦理学上关于什么是美德的争论,掌握教育学和语言学上道德是否可教的理论分歧,确立美德可教的理性信念。

4、(二)本章重点1、德育的可能性2、道德是否可教的伦理学分歧、教育学分歧、语言学上的分歧。3、美德的内涵4、美德可教的理性信念。(三)本章思考题1、试述德育的可能性2、道德的学与教同知识和技能的学与教的区别3以事例说明“教”的意向性解释和成功性用法的区别4试比较道德可教的行动性解释与非行动性解释第五章德育内容(一)本章学习目标了解古代德育内容和现代德育的主要内容,掌握道德内容的不同层次及功能,理解品德的结构,中西德育内容的不同,我国德育内容的调整。(二)本章重点1、道德的层次及功能2、品德的结构3、我国德育内容应作哪些方面的调。-_(三)本章思考题1、试

5、析私德教育、公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关系2、试析道德理想教育、道德原则教育、道德规则教育的关系3、试析促进道德认知发展、培养道德情感、道德行为训练的关系4试从德育内容的结构上分析学校德育的功能5比较中西德育内容之不同第六章德育手段(一)本章学习目标掌握德育的主要手段,语言、榜样、情景、环境、体验等的具体运用,及在道德教育中的不同作用(二)本章重点1、规范性用语和评价性用语2、师德的主要内容3、情景性道德教材4、奖赏与惩罚(三)本章思考题1、道德义务判断与道德价值判断2、规范性用语与评价性用语的区别3、道德倡议与道德指令的区别4、如何正确理解惩罚的含义5

6、师德与德育的关系第七章德育方法(一)本章学习目标掌握我国德育的确主要方法,说服、示范、集体讨论、体验、角色扮演等方法的含义及具体运用。(二)本章重点1、说服的含义及具体运用2、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义务判断(三)本章思考题1、说服与压服的区别2、说服与说理的区别3、说服与说教的区别4、试评析和比较结果论和非结果论的说理方式5试论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义务判断在道德推理中的地位和作用6比较直接示范和间接示范-_第八章直接道德教学与间接道德教学(一)本章学习目标了解直接道德教学出现的历史背景,直接道德课的结构,理解直接道德课的利弊,掌握渗透在学科教学中的各

7、种道德影响。(二)本章重点1、直接道德教学的优势与局限性2、渗透在学科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影响。(三)本章思考题1、教学与德育的关系2、结合实际分析道德课的利与弊3、为什么说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德育即道德教育1、古代德育与现代德育的区别德育概念分析,首先涉及的是德育的范围问题,即概念的外延问题。“德育”的外延并非一成不变,它随历史发展而不断变化,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德育范围也有所不同。人类最初的社会意识并没有分化为今天所谓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礼仪之类相对独立的形态,当时的道德同社会意识的其他方面浑然一体,融于习俗之中。所以

8、,古代不存在独立形态的“德育”。所谓“古代德育”,实际上是范围广泛的“习俗教育”或“社会意识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