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历史专题复习板块三现代的世界和中国专题18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学案

浙江高考历史专题复习板块三现代的世界和中国专题18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学案

ID:35792776

大小:378.12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4-18

浙江高考历史专题复习板块三现代的世界和中国专题18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学案_第1页
浙江高考历史专题复习板块三现代的世界和中国专题18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学案_第2页
浙江高考历史专题复习板块三现代的世界和中国专题18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学案_第3页
浙江高考历史专题复习板块三现代的世界和中国专题18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学案_第4页
浙江高考历史专题复习板块三现代的世界和中国专题18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浙江高考历史专题复习板块三现代的世界和中国专题18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18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加试)考点一 列宁时期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两种探索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影响加试——(b)(1)背景①内忧: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企图恢复旧政权,不断发动叛乱。②外患:帝国主义对俄国进行武装干涉。(2)内容①农业政策:余粮收集制。②工业政策: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③贸易政策:取消自由贸易。④分配制度:实行实物配给制。⑤劳动方面:劳动制度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3)实质:这是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4)影响

2、①积极:政策的实施为战胜敌人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②消极:挫伤农民积极性,违背经济规律,因此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2.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和意义加试——(c)(1)背景①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的破坏;自然灾害(经济危机)。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失误。③苏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引起工人、农民不满(政治危机)。(2)内容①农业政策: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②工业政策:国家资本主义。③贸易政策:恢复自由贸易,允许商品买卖。④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的工资制。(3)意义①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②巩固了工

3、农联盟,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③使苏俄找到了一条比较合适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4)特点: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特点(1)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2)标志着苏维埃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现了工作重心转移。(3)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4)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是根据苏俄经济落后、生产力低下的国情,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的伟大实践。(5)是

4、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1.(加试题)列宁曾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在战争时期,特别是当国内战争切断了我们与……产粮区的联系……不实行余粮收集制,我们就不能维持下去。”列宁所说的“这种政策”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重商主义政策答案 A解析 联系所学史实,列宁所说的这一政策是余粮收集制,他强调了因为处于战争环境,所以没有别的办法,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选A。2.(加试题)(2018·浙江名校联合体押题交流)电影《列宁

5、在1918》中出现了运粮的红军战士途中晕倒的画面,再现了苏俄国内战争期间严重缺粮的情况。为解决前线粮荒,苏俄政府(  )A.实行了余粮收集制B.要求农民交粮食税C.广泛建立集体农庄D.全面推广种植玉米答案 A解析 1918年是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余粮收集制为其内容之一。故选A。3.(加试题)(2018·浙江名校联合体押题交流)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相比,人们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时期称为“缓和与妥协”的时期。这里的“缓和与妥协”是指苏俄(  )A.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B.允许一些资本主义因素存在C.与美国冷战

6、D.消除了与西方国家的矛盾答案 B解析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允许资本家经营,并恢复商品流通。故选B。考点二 斯大林模式与戈尔巴乔夫改革1.“斯大林模式”加试——(c)(1)工业化①政策: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提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②成就:经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实现了工业化,成为世界工业强国。③问题:工业结构不合理,重工业比重过大;农民付出代价过大。(2)农业全盘集体化。(3)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宣布苏联的社会主义已经基本建成,标志着斯大林模式形成。(4)特点①经济方面:

7、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国家对经济采取指令性计划模式,排斥市场调节;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②政治方面:国家的权力高度集中。③思想文化方面:个人崇拜盛行,用行政手段处理思想问题和学术问题。(5)评价①经济:一度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片面发展重工业,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使经济发展失去动力。②政治:保证了党对新生政权的领导,一定程度上维系了政局稳定;但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③思想文化:思想理论单调划一,学术及艺术创作日趋单一,文化创造力受到了极大的压制。④世界:苏联发展为工业强国,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

8、有力保障。2.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建设模式的挫折加试——(c)(1)措施①经济:制定“加速发展战略”,试图以经济管理的方式代替行政命令干预经济的做法。②政治: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2)结果:戈尔巴乔夫改革使苏联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