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789595
大小:16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4-18
《七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新人教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单元测试卷(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第一部分(1~5题,21分)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6分)(1)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贾生》)(2)________________,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3)《逢入京使》中作者思念亲人却只能托返京使者给家中捎去自己平安的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古诗词中有很多写动物的名句,如赵师秀《约客》中“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借“蛙声”渲染一种清新恬静的氛围。2.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1)每次考试他总要写很多无用的话,让原本简洁明了的作文显得冗杂累赘( )。(2)孔子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3)我们绝不能懒散tuōtà( ),无所作为。(4)我们决定把小茅屋xiūqì( )一下,给屋顶加点儿草。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人如一棵树,总会有斜出的枝丫,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修身养德,学会做人,就要学会剪弃不肖之友②而狐朋狗友不仅会败坏你的声誉,影响你的事业,而且还可能断送你的前程③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交好友终身受益④通过修剪自然会茂盛成长、绿叶葳蕤⑤与有品位之人为朋,挚友可成为自己的心灵知音,在困难之时在身边相伴,得意忘形之时良言相劝,激励自己不断进步A.④②③①⑤ B.④①③⑤②C.②④①⑤③D.②④③⑤①4.对这幅书法作品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4分)A.字体错落有致,收放有度,线条奔放,笔力雄健。B.
4、大气磅礴,汪洋恣肆,酣畅淋漓。C.起笔为行书,收笔为狂草,反映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D.篆体书写,潇洒飘逸,堪称书法精品。5.仔细观察图片,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7(1)解“孝”字:右图是金文中的“孝”字,是由“子”字和省略笔画的“老”字组合而成,请结合字形解释“孝”字的含义。(3分)(2)明“孝”道:时代在发展,“孝”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请仿照示例在横线处把句子补充完整。(2分)大孝爱国,孝是保卫和平、赤诚报国的庄严使命;中孝立业,孝是竭尽心力、艰苦创业的时代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部分(6~21题,49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6~7题。(6分)泊秦淮杜 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这首诗描绘的是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B.这首诗描绘的是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7.请简析“烟笼寒水月笼沙”中两个“笼”字的妙处。(3分)二、阅
6、读下面的文字,回答8~11题。(14分)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①,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②,熏渍③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④,较⑤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⑥鱼之肆⑦,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之徒⑧,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选自《颜氏家训·幕贤》)_______________①播越:乱世。②款狎:指相互间关系亲密。③渍:染。④操履
7、:操守德行。艺能:本领,技能。⑤较:通“皎”,明显。⑥鲍鱼:咸鱼,气味腥臭。⑦肆:店铺。⑧之徒:那样的人。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1)吾生于乱世 于:____________(2)较明易习者也习:____________(3)君子必慎交游焉焉:____________(4)无友不如己者友:____________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2分)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1)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2)但优于我,
8、便足贵之。711.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获得了哪些启示?(4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2~15题。(12分)宗月大师老舍小时候,因家贫体弱,母亲有时候想叫我去上学,又怕我受人家欺侮,更因交不上学费,所以一直到九岁我还不识一个字。母亲虽然知道读书的重要,可是每月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