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从教学角度培养大班幼儿移情能力的研究

毕业论文--从教学角度培养大班幼儿移情能力的研究

ID:35783297

大小:4.90 MB

页数:39页

时间:2019-04-17

毕业论文--从教学角度培养大班幼儿移情能力的研究_第1页
毕业论文--从教学角度培养大班幼儿移情能力的研究_第2页
毕业论文--从教学角度培养大班幼儿移情能力的研究_第3页
毕业论文--从教学角度培养大班幼儿移情能力的研究_第4页
毕业论文--从教学角度培养大班幼儿移情能力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从教学角度培养大班幼儿移情能力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本科毕业论文(2017届)题目从教学角度培养大班幼儿移情能力的研究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专业学前教育班级13学前教育4班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7年3月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台州学院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一年后,解密适用本授权书。R无密级。(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2、”)作者签名:日期:2017年3月15日导师签名:日期:2017年3月15日摘要:移情能激发并促进个体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通过故事讲述,提问讨论,情景表演等移情训练教学后发现:1、移情训练方案干预后,研究被试幼儿的移情能力有所提高;2、移情训练方案的实施对社会交往能力和同伴关系的改善有促进作用。然后对上述结论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与讨论。关键词:大班幼儿;移情训练;教学;移情能力AStudyonCultivatingChildren'sEmpathyAbilityfromtheAngleofTeachingAbstract:Empa

3、thycaninspireandpromotethedevelopmentofindividualpro-socialbehavior.Throughthestudyofstorytelling,questioning,sceneandotherempathytraining,wefoundthat:1,empathytrainingprogramaftertheintervention,thestudyofchildren'sempathyhasimproved;2,empathytrainingprogramimplem

4、entationofsocialinteractionAndtheimprovementofpeerrelationshipshaveapositiveeffect.Andthentheaboveconclusionswereanalyzedanddiscussedindepth.Keywords:childrenofbigclass;empathytraining;teaching;empathyability目录一、问题的提出1二、研究设计2(一)研究对象2(二)研究材料2(三)研究方法3(四)研究过程4三、结果与分析6

5、(一)移情训练前幼儿移情能力的结果与分析6(二)移情训练后幼儿移情能力的结果与分析6四、结论与建议7(一)研究结论7(二)讨论与建议8注释:10参考文献:10附录11附一《(移情训练前)幼儿个案观察记录表》11附二《(移情训练前)幼儿个案观察记录表(一)-(六)》11附三《移情训练的情感认知活动过程》16附四《移情训练的情感认知-体验活动过程》17附五《(移情训练后)幼儿个案观察记录表》20附六《(移情训练后)个人观察记录表(一)(二)(三)(四)(五)》21附七《家长调查问卷(一)》24附八《家长调查问卷(一)》(家长反馈

6、)27附九《家长访谈相关问题》28附十《情感的认知活动相关材料》28附十一《情感的认知-体验活动相关材料》30附十二《一次活动中幼儿的作品》34谢辞35从教学角度培养大班幼儿移情能力的研究教师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叶欣苗指导老师:马明胜一、问题的提出拥有情感的人类才能真正成为“人”。情感存在的地方,少不了“移情”。在心理学领域,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铁钦纳(Titchener)提出移情这一术语的。他认同Hebb对“移情”进行的人性化描述:移情产生的这一过程即感觉我们自己进入到其它物体内部的过程。他认为个体不仅能够看到他人的情感,

7、而且可以用心灵感受到他人的情感[1]。他将“移情”看作是“与他人感同身受”。移情是亲社会行为的动机来源,意义重大。国外研究证明,移情关系着亲社会行为的变化,代表人物之一是霍夫曼(MartinL.Hoffman),他提出的移情动机理论、移情信息理论都与其有密切关系;另一位是巴特森(C.DanielBatson),两人在移情-利他主义假说及一系列实验中从动机性和信息性两方面阐述了移情的动机作用。如:在生活中,每当我们听到那些令人悲伤的新闻时。总能感同身受,萌发帮助他人的想法。两者的理论具有重要的贡献价值。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忽

8、视了移情的信息功能的重要性。移情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早在中国古代东汉时期,有“移情”之说的《水仙操》就曾被提出。但其是否有审美移情理论,学界说法不一,现今无法确定。而“移情”作为理论体系大约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传入中国的,而后在中国美学讨论中有极大的影响,此后其又被广泛地运用于文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