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湘潭市2018届高三历史9月调研测试习题(含解析)

湖南省益阳市、湘潭市2018届高三历史9月调研测试习题(含解析)

ID:35778256

大小:313.6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4-17

湖南省益阳市、湘潭市2018届高三历史9月调研测试习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南省益阳市、湘潭市2018届高三历史9月调研测试习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南省益阳市、湘潭市2018届高三历史9月调研测试习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南省益阳市、湘潭市2018届高三历史9月调研测试习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南省益阳市、湘潭市2018届高三历史9月调研测试习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湖南省益阳市、湘潭市2018届高三历史9月调研测试习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湖南省益阳市、湘潭市2018届高三历史9月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楚武王灭权(国)后,派人担任权县县尹,县尹向楚王直接负责,不世袭。至于郡县关系,当时有“千里百县,县有四郡”之说。据此可知A.官僚制度正式建立B.郡县制全面取代了分封制C.宗法制度日趋瓦解D.分封制下统治秩序遭破坏【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楚武王灭权设县,县尹向楚王直接负责,不世袭,故可知分封制制度遭到破坏,D项正确。秦朝时期才正式建立官僚制度,排除A。题干体现楚武王灭权设县,无法推断郡县制全面取代了分

2、封制;秦朝时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排除B。题干体现楚武王灭权设县,与宗法制度无关,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2.秦朝《置吏律》中规定:官府的主管官员,由此官府调往彼官府,只许其只身前往.不准把原任官府的官吏,任用为新任官府的官吏。此规定是为A.规范官府人员任用程序B.减少政府官员的数量C.强化君主对官员的控制D.防范官员的职务犯罪【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秦朝对官府的主管官员的任职和调动的规定主要是为了预防结党营私,党同伐异,即防范官员的职务犯罪,D项正确。题干强调该做法防范官员的职务犯罪,与规范官府人员任用程序无关,排除A。题干没有体现减少政府官员的数量

3、,而是强调该做法防范官员的职务犯罪,排除B。题干强调该做法防范官员的职务犯罪,与强化君主对官员的控制无关,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3.东汉章帝建初元年诏令:“流人欲归本者,郡县其实禀,令足还到,听过止官亭,无雇舍宿。长吏亲躬,无使贫弱遗脱,小吏豪右得容奸妄。”这说明当时A.流民问题严重B.最高统治者希望从根本上解决豪强地主对土地的兼并问题C.王朝采取措施保证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D.地方政府的勤政维护了社会的稳定【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到外流浪的人想返乡,进行农耕的,地方郡县要根据实数赈济粮食,而不是流民问题严重,排除A。题干中没有提及关于土地

4、兼并的问题,而且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排除B。根据题干可知,汉章帝要求政府采取措施支持“流人”回乡从事农业生产,该做法有利于保证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C项正确。题干体现东汉皇帝诏令要求地方长官勤政以维护社会稳定,未体现地方政府的勤政,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4.唐朝时,掌权的宦官常以枢密使的名义削夺宰相的职权而干预朝政,甚至参与包括宰相在内的大臣的任命。后来发展到与宰相共参政事,“宰相掌文,枢密掌武”。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中央集权逐渐衰落B.君主专制日益加强C.宰相成为宦官附庸D.二府三司制雏形出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君权与相权的问

5、题,而不是中央与地方的问题,故A项错误.宦官是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人,他们干预朝政实质是封建专制制度加强的表现,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宦官常以枢密使的名义削夺宰相的职权而干预朝政,发展到与宰相共参政事,C项对材料理解有误,应排除.材料中的时间限定是“唐朝”,二府三司制是宋代的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日益加强5.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史称,“官中条令,为(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尽。”这反映了宋代A.税制发生重大调整B.土地私有不断深化C.自耕小农发展壮大D.经济结构面临转型【答案】B【解析】根据题

6、干“官中条令,为(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尽。”和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田产交易的规定最为详细,主要是因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田产交易的规定内容详细,与税制改革无关,排除A。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说明土地兼并盛行,客观上不利于自耕小农发展壮大,排除C。题干强调的是田产交易的规定内容详细,与经济结构转型无关,且不符史实,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官中条令,为(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尽”的意思即可。6.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中书

7、省此举的真实意图是A.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B.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C.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兼顾D.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中的意思就是,中书省谴责各地区官府,对于职务范围内的事物不自行及时解决,而是全部上报中书省。这就是要求地方必须做到“高效行政”。但同时又强调了,一部分重要事务,却必须上报,由中央作出决定。这就是要求“中央集权”。C项正确。ABD三项与题意不符。故选C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进与强化·行省制度7.明清时期手工作坊主赚钱后多买田置地,18世纪的英国商人在经商致富后第一件要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