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保护与传承

乡土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保护与传承

ID:35766601

大小:22.59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4-17

乡土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保护与传承_第1页
乡土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保护与传承_第2页
乡土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保护与传承_第3页
乡土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保护与传承_第4页
乡土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保护与传承_第5页
资源描述:

《乡土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保护与传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乡土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保护与传承摘要:“美丽乡村”建设关系到广大乡村群众的生存与发展,也关乎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延续。为避免盲目追求速度以及经济效益所造成的乡村建设性破坏,以乡土文化与传统村落环境的共生性发展关系为切入点,运用建筑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景观生态学、文化遗产保护等相关学科理论,探索乡土文化在当代乡村建设中所承载的重要文化价值。其具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凸显地域文化特色,提升生产、生活环境质量,推动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等作用。乡村建设应以尊重传统文化根基为己任,通过“传承、保护”,“创新、新建”,“挖掘、改造”三种形式,在遵循保持、创

2、新地域乡土建筑原则,延续、传承乡土文化资源原则,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产业导向多样性等原则下进行村落建设与改造,为当代乡村文化、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空间环境保障。关键词:美丽乡村;乡土文化;文化保护;文化传承中图分类号:F3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07(2016)03-0069-06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在会议中明确提出创建“美丽乡村”的基本要求是建设村容整洁、环境优美、乡土文化气息浓郁的乡村聚落环境。2013年,为指导和规范“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农业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

3、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精神,同年确立了1100个乡村为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单位。2014年,农业部发布了中国“美丽乡村”十大创建模式。2015年,由国家质检总局等9家单位联合起草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南》正式公布,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评定标准作出了具体规范,内容包括村庄规划、村庄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乡风文明等9个部分。纵观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其传统文化的根基建立在传统农耕文明的基础上,各地区因自然、地理等环境的不同,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文化,乡村作为承载人们生产、生活的物质载体,也呈现出形式多样的聚落空间环境。在乡村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对

4、乡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其核心价值,无论何种方式的“美丽乡村”建设,都应建立在对乡土文化的认同之上,这将对提升我国乡村文化软实力,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乡土文化属性、特征乡土文化是客观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文化形态,是传播制度、传统的知识系统,是承载乡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物质与精神财富,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即担负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又维系着乡村、宗族,社会经济与文化道德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它具有鲜明地域特色,能够充分反映某一地区百姓的日常生产活动方式以及生活习惯,是人类在特定区域内历史

5、、人文、生产劳动力、意识形态的见证[2],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其主要涵盖两种不同属性的文化形式,即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形态[3]。物质文化形态具有典型可识别性特征,它包括了乡土建筑、乡土景观、历史遗迹、农耕器具等有形文化形式;非物质文化形态则主要包含了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民风民俗、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村落营造理念等无形文化形式。二、乡土文化与传统村落及其环境我国土地资源辽阔、民族众多,广大乡村存留了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这种建立在千百年农耕文明基础上的、以村落为载体、自然形成的独特的村落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草根信仰的基

6、础,也是传统文化的根基所在。乡土文化根植于广大乡村,具有原生、本土、地域等典型特征,这些文化理念及形式是当地先民在生产生活经验、审美、道德、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的具体体现,并在百姓中具有强烈的认同感。虽然乡土文化具有物质与非物质不同的属性特征,但两种文化形式并非完全独立并存,而是在一种和谐共生的状态下相互交融、共同发展,例如乡土建筑、传统聚落环境即是乡土文化意识的物质表征,同时它们又承载着对其他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种相互依存与相互促进的共生性关系,在我国传统村落的历史发展中无处不在,是构成乡土文化的内在核心。从中国人居环境的最基本形式来看,源出巢居的干

7、栏式、源出穴居的窑洞式、源出庐居的帐幕式,都体现了先民在不同地域环境下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对乡土文化观念的继承与延续。如我国黄土高原多数地区百姓居住的窑洞,其主要材料黄土具有冬暖夏凉、保温隔热等优势特点,根据不同建造工艺可划分为土窑、接口窑、地坑窑、砖窑、泥墼拱窑等,在形态上有下沉式、靠崖式、独立式、混合式等,其选址、布局、结构、选材、形式等特征,充分反映了当地百姓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节约能源,注重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自然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乡土文化观念。其次,村落环境作为物质载体还承载着对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手工艺、民间习俗等的产生与演

8、变,都与村落建筑环境密切相关,并且相互影响。以陕西长安北张村传统造纸工艺为例,其工艺流程主要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