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人口的变化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新人教版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人口的变化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新人教版

ID:35756133

大小:1.37 M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4-16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人口的变化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新人教版_第1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人口的变化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新人教版_第2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人口的变化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新人教版_第3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人口的变化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新人教版_第4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人口的变化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人口的变化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章末整合提升专题一 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1.基本特征2.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比较项目年轻型(扩张型)成年型(静止型)老年型(收缩型)示意图形状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底部变窄,金字塔收缩变高底部收缩,上部变宽人口增长特点少年儿童比重大,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都比较高各年龄组人口比重大致均衡,出生率、死亡率基本持平少年儿童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自然增长率呈负增长3.人口金字塔图与人口问题(1)A国人口结构中年轻人比重很大,就业人口相对较多,压力大。(2)B国中女性人口各年龄段

2、都较平稳过渡,而20~40岁男性人口比重大,且男多女少,男女人口性别比例失调,可能是因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造成的。(3)C国20~40岁男性人口比例明显低于此年龄段的女性人口,则可能近期发生过战争,使男性年轻人口有所减少。(4)D国老年人口多,年轻人口比重小,导致劳动力不足。【对点训练1】 下图示意4个国家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读图,完成(1)~(2)题。(1)图示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①B.②C.③D.④(2)图示四国中30~39岁人口数量从少到多依次是(  )A.①③④②B.②④③①C.④②③①D.①

3、②③④解析 第(1)题,第④幅图是年轻型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上部很窄、下部较宽,可以看出少年儿童人口比例很高,即自然增长率很高。第(2)题,特别要注意金字塔图底部的横坐标,①图的人口数量单位是“百万人”、其余三幅图的单位是“千人”;还要注意②图横坐标上的每个格表示50千人,③④两幅图横坐标上的每个格表示100千人;另外,四幅图中30~39岁人口数量在纵坐标中都是两个横柱。从图中读出四国中30~39岁的人口数量并加以对比即可得出结论。答案 (1)D (2)B专题二 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1.人口迁移对迁出(入)地的影响2.人口

4、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随着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4.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影响和对迁入地影响。(3)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影响。(4)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

5、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对点训练2】 改革开放以来,中西部地区大量农民离开家乡向东部地区流动,形成了民工潮。未来我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将使产业资本替代劳动力成为流动的主体,由“移民就业”向“移业就民”转换。据此回答(1)~(2)题。(1)下列甲、乙、丙、丁代表的工业部门中,最容易吸引民工迁移的是(  )A.甲B.乙C.丙D.丁(2)“移业就民”带来的影响有(  )①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②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③加剧东部地区就业紧张状况④缓解中西部地区环境压力A.①②B.③

6、④C.①③D.②④解析 第(1)题,对民工迁移影响最大的工业应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甲类工业动力投入最多,说明其为动力指向型工业;乙类工业投入要素中,工资所占比重最大,说明其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丙类工业科技投入所占比重最大,为技术指向型工业;丁类工业原料投入比重最大,说明其为原料指向型工业。第(2)题,“移业就民”实际是指东部地区一些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原料指向型工业向劳动力价格更低、资源更加丰富的中西部地区转移。这样会进一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重中西部地区的环境压力,缓解东部地区的就业紧张状况,促进东部地

7、区产业升级。答案 (1)B (2)A专题三 常见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方法类型优点典例判读方法一般程序具体步骤柱状图反映地理事物的数量关系,便于各种地理事物数量的比较读图名↓读坐标(或图例)↓读数据(大小及变化趋势)↓分析数据↓用文字概括联系或规律↓图表转换(或图图转换)↓得出结论①了解横、纵坐标的含义;②思考各个项目之间的关系;③对柱值的高低进行分析;④分析原因,提出建议折线图(曲线图)反映地理事物的增长变化等问题,通过曲线图或折线图能反映一种地理事物的变化趋势①看横、纵坐标表示的含义;②思考横、纵坐标之间的关系;③对曲线

8、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④对曲线的不同变化段进行分析;⑤得出结论圆形图扇形图反映一种地理事物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可以很直接地反映各部分所占比例①看图中的文字说明,了解该图表示的主要内容;②判读图中各部分的比例关系;③思考图中反映的内容;④得出相关结论饼状图反映某种地理事物占总体的比例【对点训练3】 读“甲、乙、丙、丁四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