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重点复习内容

货币银行学重点复习内容

ID:35749369

大小:115.48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4-16

上传者:U-998
货币银行学重点复习内容_第1页
货币银行学重点复习内容_第2页
货币银行学重点复习内容_第3页
货币银行学重点复习内容_第4页
货币银行学重点复习内容_第5页
资源描述:

《货币银行学重点复习内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货币银行学复习重点1、三大法宝及其运用原理、优缺点评价(P361---363)2、金准备制度及其作用(P16)3、货币的职能以及执行该职能对货币本体的要求(P2---5)4、商业银行及其性质、职能(P182)5、银行信用为什么比商业信用优越(银行信用的特点,看书。此处可参考线面关于商业信用的题目)(P36)6、商业银行的投资业务及其目的(笔记)7、银行的产生及现代银行的产生渠道(P180)8、最理想的币材具备的条件是什么?纸币如何产生的?(P7+笔记)9、单一制和总分支行制商业银行的优缺点比较(P183--184)10、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P224---225)11、国家信用以及形式、目的(P36--37)12、商业信用及其主要形式(P34--35)13、商业银行的经营方针以及在现实经营中的表现(P205)14、利率政策及其主要类型15、利率体系的主要构成P39—4416、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P20917、限制派生存款创造的因素18、信用体系的构成P3619、中央银行的产生、性质、职能P22420、中央银行独立性、原因、模式P22821、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前提条件22、专业银行的类型P13323、中央银行监管及模式24、货币政策、政策目标以及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P34825、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与资产业务的构成P187-19626、复本位制度及其缺陷P17—1927、提交给银行的抵押品的基本条件28、商业银行结算业务及其主要类型P19729、商业银行表外业务P19630、货币层次划分、划分的原因、标准、作用P2331、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在Ms中的作用32、金融机构体系、银行体系及其构成33、本位币、辅币的特点比较(P14)34、货币均衡及其含义(P305)35、银行资本金的作用、资本充足率及其含义36、货币本位制度及其构成37、利息、利息率、决定利率的主要因素38、信托及其当事人的特点39、同业拆借及其特点40、商业银行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风险20 41、商业银行管理理论及其发展42、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搭配使用43、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及其种类1、三大法宝及其运用原理、优缺点评价(P361---363)答: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也叫传统的政策工具,俗称“三大法宝”。一般性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调控经济的常规手段,它主要是对社会货币供应量、信用量进行问题的调控,包括再贴现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一)再贴现政策1、再贴现率和再贴现政策和含义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请求再贴现的票据规定的应付借款成本率。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办法,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从中央银行获得再贴现贷款的能力,进而达到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的一种政策措施。2、作用(1)再贴现率的升降会影响商业银行持有准备金或借入资金的成本,从而影响它们的贷款量和货币供给量。(2)再贴现政策对调整信贷结构有一定的效果。(3)再贴现政策具有告示效应和货币政策导向作用。3、再贴现政策的局限性(1)在实施再贴现政策过程中,中央银行处于被动的地位。(2)由于再贴现政策具有的告示效应,再贴现率不易经常调整,否则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性波动,使商业银行和公众无所适从。(二)存款准备金1、存款准备金和存款准备金政策法定存款准备金是由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率制约所形成的银行存款准备。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权力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的准备金数量和货币扩张乘数,从而达到间接控制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的信用创造能力和货币供应量的目的。2、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当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提高时,一方面使货币乘数变小,另一方面,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提高使商业银行等机构的应缴法定存款准备金增加,超额准备金则相应减少,从而降低了商业银行创造信用与派生存款的能力,信用规模和货币供应量成倍收缩。3、局限性:(1)如果中央银行经常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会使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感到难于迅速调整准备金以符合提高的法定限额。(2)由于调整法定存款比率所产生的效果和影响巨大,使它不具备充分的伸缩性,所以,它不能作为一项日常的调节工具供中央银行频繁运用。(三)公开市场业务1、含义: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公开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借以改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从而直到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手段。2、可调控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的准备金和货币供应量;可以影响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3、优点:①是按照中央银行的主观意愿进行的,它不象商业银行用再贴现方式获取贷款那样,中央银行只能用贷款条件或变动借款成本的间接方式鼓励或限制,而无法明确地控制其数量。20 ②中央银行通过买卖政府债券把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有效控制在自己期望的规模内。③其规模可大可小,交易方法及步骤也可随意安排,操作的主动权完全在中央银行。④它不象法定准备金比率及再贴现率手段那样,具有很大的行为惯性,中央银行根据市场情况认为有必要改变调节方向时,业务逆转极易进行。4、缺点:它的随时发生和持续不断,使其“告示效果”较弱;各种市场因素的存在,以及各种民间债券的增减变动可能减轻或抵消公开市场业务的影响力。1、金准备制度及其作用(P16)答:金准备制度也称黄金准备制,是指作为金准备的黄金必须集中于中央银行或国库。在金本位的条件下,金准备的主要作用是:1)作为国际支付的准备金(相互抵消余额的支付)2)作为国内金属货币流通的准备金。调节的作用。(相当于蓄水池,当货币不足时,自由铸造,发行货币。当货币过多时,自由熔化,回笼货币。)3)作为支付存款和兑换银行券的准备金。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金准备制度的后两项作用已失去存在的意义。2、货币的职能以及执行该职能对货币本体的要求(P2---5)答: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交换媒介,贮藏价值和支付手段四种职能。1)价值尺度:货币以自己作为尺度衡量其他商品劳务的价值大小。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发挥价值尺度职能。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有一个特点:只要是观念的或是想象的货币就可以,而不需要现实的货币。2)交换媒介:货币在商品交换中充当交换媒介时,发挥交换媒介职能。特点:1)必须是现实的货币。2)可以是没有十足价值的货币符号(纸币)。在这里,货币不是交换的目的,而是交换的手段,是转瞬即逝的媒介。因此,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本身有无十足价值并不重要。人们通常不会关心货币本身的价值大小,而只关心能不能交换,交换多少?执行交换媒介的货币必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流通中商品的数量,商品价格,货币流通速度。3)贮藏价值:货币暂时退出流通领域,处于静止状态。特点:必须是现实的,足值的货币(从本质上讲)。纸币替代足值货币执行贮藏价值,采取银行存款和储蓄。货币作为贮藏价值,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的作用。(金属货币而言,非纸币。纸币不会自己退出流通领域)4)支付手段:货币脱离商品流通而单独运动,与商品流通不同时进行,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用于清偿债务,缴纳赋税,支付工资和租金。特点:与执行交换媒介职能的货币一样,必须是现实的货币。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时,经济行为的发生与货币支付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分离的,这时价值是单方面的转移。价值转移形式不同,是两者的区别。5)价值尺度与交换媒介为基本职能。贮藏价值和支付手段为派生职能。3、商业银行及其性质、职能(P182)答:1)商业银行是依法接受活期存款,并且在转账结算制度的基础上,创造派生存款,并主要为工商企业和其他客户提供贷款以及从事短期投资的金融中介。2)性质:商业银行是特殊的企业。它以盈利为目的。特殊在:20 1》经营对象不同。一般企业是普通商品,银行经营的是货币这种特殊商品。2》活动领域不同。一般企业是普通商品的生产和流通领域,银行是货币信用这个特殊领域。3》经营方式不同。工商企业经营商品用的是生产方式或者流通方式,银行是借贷方式。4》对国民经济的作用影响不同。工商企业侧重于微观方面。而银行既是微观,更是宏观。(最重要)3)职能1》充当信用中介。使社会资金实现再分配,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2》充当支付中介。是社会支付实体为主的债权、债务人的结算中心。结算:非现金转账结算系统(划账),效率高,成本低,安全。3》创造信用工具。存款货币的表现形式,为支票。它为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货币量。(支票介绍看书)4》提供广泛的金融服务。(金融百货公司,银行综合性的表现)1、银行信用为什么比商业信用优越(银行信用的特点,看书。此处可参考线面关于商业信用的题目)(P36)1)定义:是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2)为什么1》银行信用的规模巨大,其规模不受金融机构自由资本的限制。2》银行信用的借贷双方,一方是金融机构,另一方是从事经营活动的工商企业,而且是以货币的形式提供的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方向上的限制。银行信用客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单不能完全取代商业信用。2、商业银行的投资业务及其目的(笔记)答:(1)定义:投资是商业银行用其资产购买有价证券。(2)目的.1)取得收益2)取得对企业的控制(前提,法律允许)3)分散风险(就资金使用用途来说,如贷款,用途单一,风险大)(不要让贷款集中在同一地区、行业和个人。商业银行对一个客户的贷款不可超过资本金的10%)4)充当第二准备金,增强流动性(第一准备金即为现金资产,第一准备金不够用时,用第二准备金补上。动用第二准备金要变现。若当时证券价格下跌,银行还是要变现,因为第一金不够了。可能会造成即对,带来破产和倒闭。)3、银行的产生及现代银行的产生渠道(P180)答:1)银行的产生由于国际贸易,需要进行货币兑换,出现了货币经营业。货币兑换最早是从商人直接直接进行,后来分离出来,专门从事货币兑换。分为四个阶段1》货币兑换业。兑换商收取手续费。2》铸币(兑换业)+货币保管业。保管商。3》汇兑业务的出现。20 4》贷款业务。它使此行业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成为了银行。因为它利用别人的资金为自己去的利润。货币的同质性,促进了贷款的产生,使货币经营业转变为银行。同质性对银行的产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现代银行的产生渠道:1》按资本主义经营原则组织起来的股份制银行。(先)2》旧的高利贷性质的银行业逐渐适应新的经济条件转变为资本主义银行。(后)英格兰银行的成立,标志着现代银行制度的建立,也意味着高利贷在信用领域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延伸:现代银行的产生起源于反高利贷斗争。早期银行属于高利贷性质,资金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对新兴资产阶级企业不利。核心为降息。方式,政治斗争(立法权),经济斗争(向全社会募股集资,实现低息贷款。)1、最理想的币材具备的条件是什么?纸币如何产生的?(P7+笔记)答:(1)最理想的币材具备的条件1)普遍接受性。这是一种东西要成为货币最基本的条件。2)价值稳定性。等价交换3)易于分割,溶合。为了适应不同的交换量。货币的面值不同。(货币的进位制,十进制)4)同质性。等分后每一个等份价值一样。这样方便交换,维护交易公平,对银行的产生起到重要的作用。5)便于携带。方便人们交换。6)经久耐用。降低货币流通成本。7)标准性(可辨认性)。方便人们不用特意区别货币,方便交换,防止伪造。(2)纸币如何产生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一种价值符号。纸币本身没有价值,也不能兑换成金属货币。纸币的产生:1)理论上,用不足值的货币符号代替足值货币流通具有可能性。(货币在执行交换媒介时的要求)2)现实中,不足值的铸币被当做足值的货币使用,印证了理论的可能性。但要在磨损公差内,否则会破坏等价交换。磨损公差:为了保证本位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相一致,从而保证本位币的无限法偿能力,各国货币制度中通常规定每枚铸币的实际重量低于法定重量的最大限度。3)将理论变为现实,靠法律强制。纸币的发行量靠发行者调节,多的纸币不会自动退出流通领域。详细过程: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的过程中,其形态是不断变化的;最初是金、银条块作为流通手段,每次交换都要称重量、查成色,很不方便。后来,有些地方的富商在金、银条块上打上印记,用信誉保证金、银的重量和成色。这一做法后来被国家所效仿,出现了由国家铸造、具有一定的形状、重量、成色并标明面额价值的金属货币—铸币。铸币在流通中不断使用,逐渐磨损,份量减轻,使足值的货币变成不足值的货币。20 由于货币处于不断的运动中,只是在商品交换中瞬间即逝的媒介形式,只要社会继续承认它能够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人们就不会计较它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是否一致。商品生产者卖出商品获得价值,取得货币,目的是再拿货币去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正是由于这个原故,不足值的铸币可以代表足值的铸币作为流通手段。铸币的名义含量和实际含量出现分离,这预示着可以用某种东西代替足值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这样就产生了作为金属货币符号的纸币。1、单一制和总分支行制商业银行的优缺点比较(P183--184)答:(1)单一制商业银行(独家银行制)1)定义:是指商业银行业务只由一个独立的银行机构经营而不设立分支机构的银行组织制度。2)优点:1》银行在各自区域内独立经营,符合企业自由竞争原则。2》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3》规模小,组织比较严密,易于管理,经营成本低。3)缺点:1》业务发展和金融创新受到了限制。2》受本地区的经济影响大。3》很难取得规模经济效益。4》风险集中。低于风险能力弱。(2)总分支行制1)定义:银行在大城市设立总行,并在该市及国内或国外各地设立分支机构,形成一个大的机构网络的制度。2)优点:1》取得规模经济效益。2》提供广泛的金融服务。3》分支机构广泛易于吸收存款,调剂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率。4》银行数目减少(总行),便于国家管理控制。5》低于风险的能力比较强。风险的承担者增多。3)缺点:1》易造成金融垄断,妨碍竞争。2》由于分支机构多,银行内部统一管理难度大。3》在对企业资金的支持上,总行的政策易倾向于大城市规模大的企业,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4》规模大,成本高2、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P224---225)答:(1)中央银行的性质1)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和领导。2)中央银行不以盈利为经营目的。会有盈利,非主要目的。3)中央银行对存款一般不支付利息(原理上讲,我国不是)4)业务经营对象是政府、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中央银行不同于商业银行,其经营对象主要面向政府和其他金融机构,而非普通商业银行的客户。5)中央银行的资产具有最大的流动性。(要进行宏观调控,如公开市场活动)6)在实行中央银行制度的国家,中央银行是中央政府的组成部分。7)中央银行的最高领导是由中央政府人命或官员兼任。(2)职能20 1)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体现在三个方面1》集中管理全国的存款准备金。一方面保证存款机构的清偿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中央银行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2》充当最后的贷款人。(中央银行救济制。)3》组织全国范围内的票据交换和清算。2)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为了控制货币量,货币发行的费用归国家,为了防止货币的伪造。3)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体现在1》代理国库。(中央财政收支,反映在中央银行账户上)2》对政府融通资金,解决政府临时资金的需求。3》代理政府金融事务。如发行国债4》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活动,进行金融事务的协调、磋商。5》充当政府金融政策的顾问,为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资料、数据和方案。6》代表国家制定和执行货币金融政策,实行宏观调控。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能。1、国家信用以及形式、目的(P36--37)答:(1)定义:是国家以债务人的身份举债,筹集资金的借贷形式。(2)目的(国家为何要举债)1)由于短期财政收支不平衡,弥补货币缺口。(弥补短期财政收支不平衡)弥补缺口的方法:动用结余,举债,加税,发行货币。其中,举债是在现有货币存量的基础上的结构调整。发行货币容易引起财政性通胀。(在存量上增加货币)2)弥补中长期的财政赤字。3)进行金融宏观调控。(3)形式发行短期国库券和中长期公债券的国家债券,向中央银行的短期借款。延伸:国库券和公债券的比较1)期限不同:国库券为短期,公债券为中长期。2)发行目的不同。国库券为了弥补短期财政收支不足。公债券为了弥补财政的非生产性的开支。3)发行担保不同。国库券需要担保(保证在一个财政年度内还)。公债券不需要担保4)发行方式不同。国库券由金融机构承购包销的方式发行(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通过买卖国库券调节货币供应量)。公债券由国家直接向公众发行。2、商业信用及其主要形式(P34--35)答:(1)定义:是工商企业之间在出售商品时,以延期付款或预先交付货款的形式所提供的信用。(2)形式主要包括赊销(商品形式)和预付(货币形式)(3)商业信用的特点1)从形式上看,它主要以商品形态提供信用,但它的活动同时包含着两种性质不同的经济行为----买卖和借贷。提供信用的过程就是买卖的过程。2)其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工商企业。3)其供求与经济周期的波动基本一致。(4)商业信用的局限性20 1)信用的规模和数量有一定的限制。受到本企业资本持有量的限制。商业信用一般只发生在经常往来,互相了解的企业之间。2)商业信用有严格的方向性。只能由上游企业向下游企业提供。而不能相反。1、商业银行的经营方针以及在现实经营中的表现(P205)答:(1)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三性方针。三者是矛盾的)1)安全性:商业银行在其经营过程中其资产免遭风险损失的能力大小2)盈利性:商业银行获取利润的能力大小3)流动性:商业银行的资产在免遭风险的条件下的变现能力在三者中,安全性最重要,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都要求如此。流动性排在第二。安全性依赖流动性作为保障(资产有危险,将第二准备金变现)。盈利性排在第三。(2)商业银行的经营方针在安全性和流动性有保障的前提下,去获取最佳利润。(安全性与流动性组合下的利润水平)(3)在现实经营中的表现1)安全性的体现:有存款准备金。贷款的目的是资金周转也体现了安全性。持有适度的现金头寸。对于贷款,要求还本付息,对客户做审查。2)流动性的体现:为了资金的周转而进行借款。进行投资业务,充当第二准备金。2、利率政策及其主要类型利率:借贷期间所形成的利息额与预付借贷资本价值或所贷资金额的比率就是利息率,简称利率。(P40)基准利率:在多利率并存的利率体系中,通常有一个起决定作用的利率,这个利率被称为基准利率。在西方国家,基准利率通常是再贴现率。(P40)利率类型:(1)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2)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3)年率、月率和日率;(4)市场利率、行业利率和官定利率;(5)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6)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P40-44)3、利率体系的主要构成P39—44各种不同的利率各种内在因素联结组成的有机体就是利率体系。在这个多种并存的利率体系中,通常有一个起决定作用的利率,这个利率就称为基准利率。所谓起决定作用是指这种利率的变动,会带动其他利率相应变动。利息率:简称利率,是指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预付借贷资本价值或所贷资金额的比率。利率体系:各种不同的利率由各种内在因素联结组成的有机体。基准利率:在西方国家通常是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利率。在我国是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的利率。正利率:①名义利率:用名义货币表示的利率值为正值②实际正利率:用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的值为正负利率①隐形负利率:用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的值为正②显性负利率:到银行存款,不但没有利息,还要交手续费活期存款支票银行不给利息可流通活期储蓄存款存折银行要给利息不可流通转让利率种类20 (一)根据借贷期内是否调整,利率可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固定利率:是指在借贷期内不做调整的利率;浮动利率:是指在借贷期内可定期调整的利率。(二)根据信用行为期限的长短,利率可分为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1年期以上的融资行为称为长期信用,相应的利率就是长期利率;1年期以下的信用行为称为短期信用,相应的利率就是短期利率。(三)根据计算利息的期限单位,利率可分为年率、月率和日率年利率是以年为单位计算利息,一般以本金的百分之几表示;(几分息)月利率是以月为单位计算利息,一般以本金的千分之几表示;(几厘息)日利率是以日为单位计算,一般以本金的万分之几表示。(几毫息)(四)根据是否按市场供求自由变动,利率可分为市场利率、公定利率和官定利率市场利率是随市场供求而自由变动的利率;官定利率是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者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是国家为了实现宏观调节目标的一种政策手段;行业公定利率是由非政府部门的民间金融组织,如银行公会等所确定的利率。(五)根据利率是否带有优惠性质,利率可分为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银行优惠利率是指略低于一般贷款利率的利率。(六)名义利率(r)和实际利率(i)名义利率是指包括补偿通货膨胀风险的利率。即:r=i+p,p为借贷期内物价的变动率,其计算公式可写为:r=(1+i)(1+p)-1实际利率是指对名义利率按货币购买力的变动修正后的利息率,其计算公式可写为:i=(1+r)/(1+p)-1=(r-p)/(1+p)1、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P209资产管理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应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将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比,运用现代技术加以综合管理,使两方面保持协调。资产负债管理的一般方法: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变量是净利差,即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之差额,。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理论认为:净利差是商业银行主要的利润来源,它受资金额、利率和两者混合的影响,其中利率是关键,利率与净利差有直接的关系,对银行净利差的影响最大,因此只有控制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才能控制住银行净利差。西方银行创造了许多控制利率敏感性管理的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是“资金缺口管理”方法。缺口管理:根据利率变动的趋势,对收益的影响来调整缺口,增加收益。利率敏感性:利率变动对资产负债的影响。资金缺口是指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之间的差额。分为1.零缺口: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2.正缺口: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3.负缺口: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2、限制派生存款创造的因素派生存款是商业银行在原始存款的基础上发放贷款或投资时所创造的存款。(P289)创造派生存款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部分准备金制度和非现金转帐结算制度(非现金结算避免了大量的现金漏损,当全部原始存款变为上缴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为止,循环就结束了,在此之前的派生存款成几何倍数的增长具有乘数作用)。(P289)20 影响创造派生存款的因素是:派生存款=原始存款*(1/(r+e+c)-1)原始存款量(正比);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现金漏损率(反比)(P291)1、信用体系的构成P361、商业信用(CommercialCredit)(维持简单再生产)①概念:是工商企业之间在出售商品时,以延期付款或预先交付货款的形式所提供的信用。也就是赊销赊购(商品)和预购行为(货币)。②特点:第一、从形式上看它主要以商品形态提供信用,但它的活动同时包含着两种性质不同的经济行为——买卖和借贷。提供信用的过程就是买卖的过程。第二、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工商企业。第三、其供求与经济周期的波动基本一致。③局限性:第一、信用的规模和数量有一定限制。第二、商业信用有严格的方向性。(只能是上游企业向下游企业提供)2、银行信用(BankCredit)(扩大再生产)①概念: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标志着资本主义信用制度更加完善②特点:第一、以货币形式提供第二、银行信用的借贷双方,一方是金融机构,另一方是从事经营活动的工商企业,第三、银行信用供求和经济周期可能是不一致的。经济周期上升时是一致,下降就可能不一致。银行信用优于商业信用第一、银行信用的规模巨大,其规模不受金融机构自有资本的限制。第二、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方向上的限制。3.国家信用(1)定义:是国家以债务人的身份举债,筹集资金的借贷形式。(2)目的(国家为何要举债)1)由于短期财政收支不平衡,弥补货币缺口。(弥补短期财政收支不平衡)弥补缺口的方法:动用结余,举债,加税,发行货币。其中,举债是在现有货币存量的基础上的结构调整。发行货币容易引起财政性通胀。(在存量上增加货币)2)弥补中长期的财政赤字。3)进行金融宏观调控。(3)形式发行短期国库券和中长期公债券的国家债券,向中央银行的短期借款。延伸:国库券和公债券的比较1)期限不同:国库券为短期,公债券为中长期。2)发行目的不同。国库券为了弥补短期财政收支不足。公债券为了弥补财政的非生产性的开支。3)发行担保不同。国库券需要担保(保证在一个财政年度内还)。公债券不需要担保4)发行方式不同。国库券由金融机构承购包销的方式发行(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通过买卖国库券调节货币供应量)。公债券由国家直接向公众发行。4.消费信用20 形式:第一、赊销分为1.口头,限于期限短,商品价值量不大,信用良好的老顾客使用。2.书面,须签订书面合同,根据合同规定来执行(信用卡)第二、消费贷款:一次性还贷第三、分期付款,在“弥补现有购买力不足中”体现最深。首期付现,剩余分期还款优点:弥补现有购买力不足缺点:1.对每一期的偿还能力要求比较高(如对未来一段时期状况不肯定,最后不要采用分期付款)2.实际利率比较高1、中央银行的产生、性质、职能P224中央银行的产生有其客观的经济基础,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初期,形成中央银行制度。必须同时具备3种职能才能叫中央银行:统一发行货币的需要、最后融资的需要、宏观调控的需要。P220中央银行的性质:中央银行作为国家金融管理机构,有如下特征:P2241、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2、不以盈利为经营目的3、对存款一般不支付利息4、业务经营对象是政府、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5、中央银行的资产具有最大的流动性6、中央银行通常是中央政府的一个组成部分7、中央银行的最高层的领导通常由政府任命或政府官员直接兼任中央银行的职能P225(一)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即有权发行银行券.(二)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1、集中管理全国的存款准备金2、充当最后的贷款人3、组织全国范围内的票据交换和清算(三)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1、代理国库2、对政府融通资金,解决政府临时资金的需求3、代理政府金融事务4、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活动,进行金融事务的协调、磋商。5、当政府金融政策的顾问,为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资料、数据和方案。中央银行的组织形式P226(一)单一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国家只设立一家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金融管理机构,履行全部中央银行的职能。其特点是权力集中,职能齐全,根据需要在全国各地建立分支机构。(二)复合中央银行制度:是指政府在中央和地方两级设立中央银行机构,按规定分别行使金融管理权。其特点是权力和职能相对分散,分支机构不多。(三)准中央银行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还没有建立通常意义上的中央银行制度,或者由政府授权某个或几个商业银行行使部分中央银行的权力。(四)跨国中央银行制度:是指两个以上主权独立的国家共有的中央银行,其特点是跨越国界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20 1、中央银行独立性、原因、模式P228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而不受他人的干预。原因:1要避免政治性的经济波动2.要避免财政赤字货币化,否则会造成财政性通胀3.由于中央银行业务特殊性的需要4.中央银行是中央政府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可能完全独立5.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与中央政府的经济发展最终目标是一致的模式:P2281.独立性强:不对政府负责2.独立性较强:中央银行原则上受政府干预,除非发生紧急事件,原则上中央政府不动用干预权来进行行政干预3.独立性弱:货币政策要经中央政府批准,否则无法执行,受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2、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前提条件答:含义:P316是一个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过程,也等于说,是一个货币价值持续贬值的过程。它与物价上涨并非一回事。因为通货膨胀并不一定表现为物价上涨。而且通货膨胀是物价普遍、持续的上涨。前提:(上网搜的)通货膨胀产生的前提条件是纸币流通,通货膨胀是其所特有的现象,但不能因此推断存在纸币流通就必然产生通货膨胀。3、专业银行的类型P133专业银行:是指专门经营范围和提供专门性金融服务的银行,这类银行一般都有其特定的客户,并具有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和专门职能。突出特点:业务的专业性1.储蓄银行:以“储蓄银行”冠名的互助银行专门吸收居民小额存款股份制银行国有制银行以“邮政储蓄所”的形式出现2.投资银行:专门为工商企业发行有价证券提供服务和专门为工商企业提供长期投资贷款代销:包销:3.外汇银行:专门从事外汇交易4.不动产抵押银行:专门从事不动产(土地、房屋)做抵押办理贷款业务5.进出口银行:有进出融资特点决定6.农业银行:专门由农业生产发展提供融资政策性银行特点:低息贷款(也叫贴息贷款),这是由农产价格决定7.开发银行:为大型基础项目设施建设开发提供贷款注:我国专业银行是由政策性银行来承担的。20 1、中央银行监管及模式答:中央银行的监管类型总的分为事前监管和事后监管两种类型。事前监管:即为防止银行遭遇风险、保证银行稳健经营的预防性管理,主要内容有:(1)对银行准入和退出的监管(2)对银行资本充足度的监管(3)对银行资产流动性的监管(4)对银行业务活动范围的监管(5)对银行贷款集中程度的监管(6)对外汇交易的监管(7)对银行的检查事后监管包括:①为保护存款者利益而提供的存款保险制度;②为避免银行遭遇流动困难,货币当局在其非常状态下提供的紧急援助。2、货币政策、政策目标以及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P348(1)货币政策的含义: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2)货币政策目标: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所预定要对宏观经济产生的明确效果。按照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力和影响速度,货币政策划分为两个不同的目标层次,即最终目标和中介目标,它们共同构成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体系。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目的,它基本上与一个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相一致。最终目标的缺陷:1.非量化2.作为国家来讲:最终目标无法控制其内容包括:稳定物价:要控制通货膨胀,使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急剧的波动。(首要目标)充分就业:在一定工资水平下,与能力的,自愿工作者都能找到找到合适的工作分为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还有非自愿失业即劳动者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率和工作条件,但仍然找不到工作,即对劳动力的需求不足造成的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中央银行通常会选取一个或两个作为主要目标而牺牲其他目标作为代价来换取主要目标的实现。中介目标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的工具实施调节,在尚未实现最终目标之前所能达到的具有传导作用的中间变量目标。中介目标选取的条件:1.可量化2.可直接控制3.和最终目标有相关性如货币供应量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确定货币政策目标选取不同货币政策(扩张或是紧缩)不同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中介目标的改变来影响最终目标的实现20 1、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与资产业务的构成P187-196答:负债业务:(1)资本金(又称自有资本):定义:是指银行为了正常营运而自行投入的资金,其代表着对银行的所有权。从资金的形势来看:可以分成1.个人资本2.合伙3.国家资本4.合资(两个国家的商业银行出资建一个银行)5.股份构成:a、股本是银行资本的主要部分和基础,包括普通股和优先股b、盈余分为1.营业盈余:商业银行从每年的营业利润中逐年累积形成的。2.资本盈余是商业银行在发行股票时,发行价格超过面值的部分,即发行溢价c、未分配利润是银行税后利润减去普通股股利后的余额d、准备金分为1.资本准备金是商业银行为应付股票的减少而提留的(银行亏损的缓冲)2.坏账准备是为了应付资产的损失而提留的e、资本票据和债券功能(作用):①是银行开业前的物质准备如土地设备②银行开业后吸收外来资金的基础③作为中央银行监管的指标,符合法定资本:资本充足率=(资本金总额/风险资本总额)*100%)>=8%(资金充足处于相对安全的状态下经营)(2)吸收存款:类型:①活期存款支票②定期存款③储蓄存款分为活期储蓄存款:存折和定期储蓄存款(3)银行借款:途径:①中央银行借款②银行同业拆借③国际货币市场借款④结算过程中的临时资金占用⑤发行金融债券资产业务:(1)现金资产(第一准备金):满族银行流动性需要的第一道防线,是银行资产中最具流动性部分,是非盈利性资产包括1.库存现金:现钞和硬币,应付日常业务支付1.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把吸收的存款缴存中央银行的部分和超额存款准备金:总准备金减去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差额2.存放同业资金3.托收未达款(2)贷款::是银行将其所吸收的资金,按一定的利率贷放给客户并约期归还的业务。分类①按贷款期限划分,商业银行贷款可分为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②按贷款的保障程度划分,商业银行贷款可分为抵押贷款、担保贷款和信用贷款。③20 按贷款对象的不同划分,商业银行贷款可分为工商业贷款、农业贷款、不动产贷款和消费者贷款。——包括贴现:是银行买进未到期票据的业务。(1)投资:含义:是指商业银行以其资金在金融市场上对收益证券的买卖。目的:a、取得利润b、控股c、分散资金用途的风险d、增加资产的流动性,即充当第二准备金(最重要的)1、复本位制度及其缺陷P17—19复本位制,又称“金银复本位制”,是指以金、银两种金属同时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基本特征是:1)金、银作为本位币的价值与其所含的金、银实际价值相等;2)金币和隐蔽都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自由兑换,并且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3)金、银可以自由输出与输入。局限性: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其原因在于货币按其本性来说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法律承认金银同时作为货币金属是与货币的这一本性相矛盾的。1)两种货币同时作为本位币,必然导致一种商品形成两种价格,这两种价格又要随金、银市场价格的变动而变动;2)国家用法律规定金、银比价,是金、银市场价格不受市场影响,但是这一规定又与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发生矛盾,从而出现“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复本位制自身的这种局限性,使之无法适应迅速发展着的资本主经济,随着黄金产量的增加,19世纪初英国首先过渡到金本位制。补充扩展:金银复本位制先后经历了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和跛行本位制三种类型。(1)平行本位制:是指金、银两种货币各按自己的实际价值流通的本位制度。(“双重价格”,两者的交换比率受市场上金银价格波动的影响,不利于商品交换和经济发展。)(2)双本位制:指金银两种货币按国家法定比价流通的本位制度。当金、银铸币的法定比价与其市场比价背离时,市场上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又被称为“格雷欣法则”,即在复本位制下,当两种名义价值相同而实际价值不同的金、银铸币同时流通时,其中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称良币)必然会被熔化、收藏或输出;因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称劣币)必然独占市场,充斥于流通领域。这就造成在同一时期的市场上只有一种铸币在流通,而且是银贱则银币充斥流通市场、金贱则金币充斥流通市场。(3)跛行本位制:指国家法律承认金、银两种货币都是本位币,同时承认两种货币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但规定金币能自由铸造,而银币不能自由铸造,并限制每次支付隐蔽的最高额度,金币和银币按法定比价交换。2、提交给银行的抵押品的基本条件抵押品包括商品或商品凭证(如提单、栈单)、不动产和动产以及各种有价证券等。抵押品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易变现2.易保管3.易估价(不需要专业机构进行评估)3、商业银行结算业务及其主要类型P19720 结算业务:银行用特定的业务代客户进行债权债务清偿。主要有:①支票结算:代替现金输送来完成债权债务结算②汇兑结算方式分为:电汇信汇票汇③托收结算④信用证结算:卖方对买方信用不了解,买方应卖方要求向银行开一个证明。⑤电子资金划拨系统:利用计算机系统和卫星系统⑥承兑业务:承诺到期对付票款,并在票款的正面上签字(在中国,所有的票据都需要承兑)1、商业银行表外业务P196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其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银行代客办理业务收取的费用既不是资金来源(负债)也不是资金运用(资产)。(2)商业银行传统的中间业务包括:1)结算业务:银行用特定的业务代客户进行债权债务清偿。主要有:①支票结算,②汇兑结算,③托收结算,④信用证结算,⑤电子资金划拨系统,⑥承兑业务。2)代理业务:银行以客户的名义代客户收取款项。主要有代理收付款业务、代保管业务和代客买卖业务。3)信托业务:把财产委托给银行代为保管、代为处理、代为经营。4)租赁业务:融资性租赁、杠杆租赁、操作性租赁、转租赁5)银行卡业务6)信息咨询服务2、货币层次划分、划分的原因、标准、作用P23货币层次是指根据不同的货币定义和各种信用工具与流动资产不同程度的货币性所做的层次分析,便于货币发行者对发行的货币进行调控(作用)划分原因:1.数量大2.种类多样化标准:1.流动性2.在数量上可统计性3.可控性4.相关性5.划分层次不能太细划分:M1=现金M2=M1+活期存款M3=M2+定期存款+储蓄存款M4=M3+其他资产3、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在Ms中的作用货币供给:指一个二元银行体系的条件下,由银行向社会所提供的货币量。商业银行在货币供应中的作用是派生存款创造。1.原始存款:有两个含义1.第一次进入商业银行体系2.第一次进入体系中的某家银行P289是客户用现金,其他行的支票或汇票存入而产生的存款。2.派生存款商业银行通过贷款和投资创造出来的(尤其是贷款)3.法定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依法从吸收的原始存款中提取的上缴给中央银行的那部分现金4.法定存款准备率:商业银行上缴给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与其吸收的原始存款的比率。5.超额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在法定存款准备金之外,为了自身业务的需要而提取的准备金20 6.超额存款准备率:商业银行提取的超额存款准备金与吸收的原始存款的比率7.现金漏损:在派生存款创造过程中被客户提取的现金8.现金漏损率:现金漏损与吸收原始存款的比率总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派生存款=原始存款*((1/R)-1)若考虑实际情况,则派生存款=原始存款*((1/r+e+c)-1)中央银行在货币供给中的作用:源头,总闸门,以基础货币的形式提供给商业银行P296MS=B*K其中B=R+CK=(1/R+E+C)—11、金融机构体系、银行体系及其构成金融机构:是指专门从事各种与融资活动有关的组织或个人。根据负债(资金来源)的性质分: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银行体系:1.中央银行:由政府出面组织或授权赋予旨在集中管理货币储备并统一铸造和发行货币的银行,是国家最高的最权威的金融机构,处于该金融体系的核心地位、领导地位2.商业银行:是依法接受活期存款,并在转账结算制度的基础上,创造派生存款,并为主要工商企业和其他客户提供贷款以及从事短期投资的金融中介3.专业银行:是指专门经营范围和提供专门性金融服务的银行,这类银行一般都有其特定的客户,并具有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和专门职能2、本位币、辅币的特点比较(P14)本位币(主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是一国计价、结算的唯一合法的货币最小单位为一,面值在一元以上。特点:1.金属本位币是足值货币,即本位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相等;2.可以自由铸造,自由融化,自由输出输入,是一种权利,每个公民都有权请求货币当局代为融化、铸造;3.金属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所谓无限法偿是指法律规定在货币收付中无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如何巨大,用本位币支付时,任何人都不得拒绝接受的法定支付能力。辅币全称辅助货币,是指主币以下小面额的通货,用日常找零及供零星交易。特点:1.辅币是一种不足值的货币,即名义价值大于实际价值,通常是贱金属铸造的;2.辅币的限制铸造,这样就可以使铸造辅币的收入归入国家垄断,同时可以防止辅币排挤本位币。3.辅币的有限法偿能力;有限法偿:国家对辅币规定的一种有限的法定支付能力,即在一次支付中,不超过法定最高限额可以用辅币支付,如果超过最高限额,任何人可以拒绝接受。3、货币均衡及其含义(P305)所谓货币均衡就是指货币供给量与货币需求量基本相等1.货币均衡不是简单的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的均衡,而是货币供给和经济对货币的需要的均衡,经济态势通常表现为:生产正常增长,市场情况良好,物价基本稳定。2.货币均衡不仅是货币供求总量的均衡,而且也是货币供求结构的均衡。3.货币均衡是以利率为契机的。货币需求决定货币供给,货币供给决定社会总需求,社会总需求决定社会总供给。追求货币均衡的最终目的是追求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均衡。20 1、银行资本金的作用、资本充足率及其含义银行资本金是银行为了正常营运而自行投入的资金,其代表着对银行的所有权。由股本、盈余、未分配利润、准备金、资本票据和债券构成。其作用为:是银行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包括开业前的物质准备、开业审批的标准、开业后吸收外来资金的基础;是出现亏损时的重要缓冲;是监管的标准,资本充足率为资本金总额与银行风险资产总额的比率。一般情况下,资本充足率大于8%,则该银行资本金足够,处于相对安全的状态下经营。银行资本金是永久归银行支配使用的资金也即银行的自有资本,包括成立时发行股票所筹集的股份资本以及公积金、未分配的利润。形式:个人资本,合伙资本,国家资本,股份资本构成:普通资本优先资本其他资本;法定资本(注册资本)实收资本其他资本2、货币本位制度及其构成货币本位制度为一国以法律的形式所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其内容为:1.确定货币金属是货币本位的基础,由客观因素决定的,取决于已过的贵金属的存量。币材决定了制度的类型:金本位、银本位、纸币本位。2.确定货币单位:确定货币单位名称、确定每货币单位所包含的货币金属重量。3.金属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本位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是一国计价结算的唯一合法的货币。特点为名义价值等于实际价值,“三自由”可以自由铸造自由融化自由输出输入,无限法偿货币;辅币是主币以下小面额的通货,用于日常找零。特点为名义价值大于实际价值,因由贱金属制造,限制铸造,有限法偿。4.信用货币与纸币的发行与流通。5.确定金准备制度,金准备制度是指作为金准备的黄金必须集中于中央银行或国库。金准备制度是货币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一国货币稳定的必要条件。金准备的主要作用是:作为国际支付的准备金,作为国内金属货币流通的准备金(自由调节),作为支付存款和兑换银行券的准备金。货币本位制的演变类型为: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平行、双、跛行)、金(单)本位制(金铸币、金块、金汇兑)、纸币本位制(管理、非管理)。3、利息、利息率、决定利率的主要因素利息:在信用活动中,货币所有者在一定条件下,贷出货币资本,让渡其使用权,货币使用者到期偿还借款时必须支付一个增加额,这个增加额就是利息。(债权人因借出货币而想债务人收取的报酬,债务人因借入货币而向债权人放弃货币使用权/流动性的报酬)利息的实质是使用货币资金的报酬,是资本的“报酬”。利息率:为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其真正反映货币资本价格水平。决定利率的主要因素:1.平均利润率(是决定利息率的基本因素。利率只能在平均利润率和零之间变动)2.供求和竞争(借贷资本的供给大于需求,利率下浮。需求大于供给,利率上升)3.社会再生产状况.资本主义产业周期的四个阶段,危机,萧条,复苏和繁荣中,货币资本的供求状况和利息率的变化情况。当代经济中,还有物价水平、国家经济政策和国际利率水平,法律的影响,习惯的影响等因素在起作用。其中,物价水平对名义利率没有实质的影响,而通过通胀率影响实际利率。国家经济政策。实行扩张经济政策时,利率下调。实行紧缩政策时,会上调利率。国家经济政策市决定利息率的重要前提。国际利率水平对国内利率的影响是通过资金在国际间的流动实现的。(对我国影响有限,我国为官定利率,资本市场没有完全开放)20 1、信托及其当事人的特点信托是指财产的所有者为本人或他人的利益,将其财产交与受托人,委托受托人根据一定的目的的对财产做妥善的管理和有利的经营。当事人包括委托人(财产所有者)、受托人(信托公司或银行)和受益人(享受该财产产生的利益的人),而受托人与受益人不能为同一人,因为信托的概念即为为他人的利益。委托人与受益人是同一人时称为自益,委托人与受益人不是同一人时称为他益。2、同业拆借及其特点指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的临时性资金融通的能力,即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调剂。银行为了弥补头寸不足而实行的拆借实际上是平衡帐目用的。(商业银行为了平衡短期头寸而进行的借贷。当流入>流出时,为多头,需要借出。当流入<流出时,为空头,需借入。1—7天的同业拆借较多)特点:主体严格限制;融资期限较短;交易数额大,不需要担保和抵押;利率低于再贴现率,高于资金成本;一般通过央行的存款帐户进行,或采取同业存款及回购协议等形式进行。3、商业银行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风险(1)政治风险:政治因素变动带来的风险(2)经济风险:经济因素变动带来的风险①信用风险(违约风险),债务人到期不还款给债权人带来的损失②利率风险③汇率风险(外汇风险),由于汇率波动带来。债权人选择硬币,债务人选择软币④市场风险,市场价格(利率价格,收益价格)变动带来的风险⑤通货膨胀风险。经营中长期贷款时必须考虑,实际上为贬值风险(3)经营管理风险①决策风险,在我国多见,并且带来的损失很大②与周转需要相联系的风险:流动性风险(偿还期不对称)③与偿付需要相联系的风险:资本金要足够④侵吞和被盗风险(其他风险,如内部的贪污挪用,外部的抢劫)(4)自然风险①自然灾害②意外事故4、商业银行管理理论及其发展资产管理理论:商业银行应该把重点放在资产业务而不是负债业务主动调整资产结构适应负债。商业贷款理论——可转换性理论——预期收入理论其中,商业贷款认为,商业银行只适宜发放紫长兴的短期商业贷款,这种贷款一定要以真是交易为基础,必须以真实票据作抵押。缺点是,局限了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尤其是贷款转换理论认为,主要看他所掌握的资产能否在金融市场上随时出卖变现。缺点是,变现性不确定。长期经济形势,产品到期是否能转换成现金都会影响。预期收入理论认为,一笔好的贷款,应以借款人根据未来收入而制定的还款计划为基础。负债管理理论:银行主动出售债务的方式调整负债来介入资金流动性,适应资产(标志:可转让的大额定期存款凭证),但可能出现过度负债。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是商业银行根据利率趋势及对收益的影响而对两者的调整。将资产和负债两方面加以对照和作对应分析,围绕缺口和差距通过调整双方的差异达到合理搭配。正缺口: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20 1、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搭配使用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及其种类还未上中央银行的监管及模式在书上的247模式是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