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可以走向天堂,不可以走到天堂

人可以走向天堂,不可以走到天堂

ID:35733582

大小:2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4-15

人可以走向天堂,不可以走到天堂_第1页
人可以走向天堂,不可以走到天堂_第2页
人可以走向天堂,不可以走到天堂_第3页
人可以走向天堂,不可以走到天堂_第4页
人可以走向天堂,不可以走到天堂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可以走向天堂,不可以走到天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可以走向天堂,不可以走到天堂人可以走向天堂,不可以走到天堂  内容摘要:歌德的诗体悲剧《浮士德》作为一本关乎宇宙人生的大书,展现出作者哲人般的视野和洞见。本文试图以具象的歌德本人及其时代的艺术追求和思想面貌为横剖,以抽象的欧洲思想传统为纵线,探究浮士德精神的哲学意涵。  关键词:歌德《浮士德》浮士德精神哲学意涵  读罢歌德的诗体悲剧《浮士德》,最深切的感受是:歌德是一位哲人。歌德在悲剧中对于宇宙人生的关审和思索,显现出哲人般的宽广视野和深邃洞见。《浮士德》涉及古希腊精神、基督教传统、文艺复兴三百年来欧洲精神的求索、德意志的未来与现状等等问题,内容丰

2、富很是罕见。把这些问题归结起来,诗人最根本的关怀还是“小我”范畴上的个体生命意义以及“大世界”领域中的宇宙终极奥秘。而“小我”又需要投放到“大世界”中去自我实现,就又有了生命意义和价值如何实现的问题。  古往今来,不少人都面临过“生命意义何在”的困惑。有了困惑就要去解答,即便解答不了也需要让不安的精神得到抒发、获取慰藉,于是便诉诸文学、哲学和艺术。歌德同时代的康德、黑格尔和费希特等人建构了庞大晦涩的哲学体系,既清算了古希腊以降欧洲思想传统的得与失,又关照了当下欧洲人的生存境况,对世界人生提出了纯理性的思辨和见解。歌德关注的也是这些问题,只不过,他并不

3、喜欢把生命耗费在纯粹的哲学思辨上。人需要的终究是生活,你没办法先想好自己该怎么活,再以此要求无常的明天。在《浮士德》悲剧第一部中,作者假借梅菲斯特之口,道出“所有理论都是灰色的,生活的金树常青”[1]。这反映了歌德渴望投身于丰富的生活,在经历生活的过程中寻找人生答案的追求。歌德曾经对爱克曼说,德国爱好哲学思辨的诗人往往艰深晦涩。“总的来说,哲学思辨对德国(诗)人是有害的,这使他们的风格流于晦涩,不易了解,艰深使人厌倦。他们愈醉心于某一哲学派别,也就愈写愈坏。”[2]歌德还同时强调,“从事实际生活、只顾实践活动的德国人却写的很好”[3]。  意识到首先

4、是生活,就有了一个体察生活的问题。生活是怎样的呢?歌德在这里表现出对于世界人生的清醒认识,揭示了人生的真相,而不像有些作家一样矫情地粉饰。知识、爱情、政治、美和事业,这些都是寻求人生意义的途径,但在歌德那里统统靠不住。年过半百的浮士德过着沉闷的书斋生活,皓首穷经与冥思苦想之后依旧一无所获,反而陷入了深彻的精神危机。真正的爱情存在吗?浮士德与玛加雷特短暂的相遇最终以悲剧收场,或许包含了这么个意思:他们只能拥有这样的故事和结局,所有的爱情都是如此。浮士德爱上了玛加雷特,他们陶醉于爱中,而在不安的激情和易变的人生面前,美好的爱情都是短暂的。对于美的追求也同

5、样如此。梅菲斯特的法术让浮士德拥有了海伦,还生子欧福里翁。那个带着拜伦影子的欧福里翁“贪恋令人晕眩的阶梯,就向往充满忧患的空间”[4],如一颗飞驰的流星陨落在古希腊战场。海伦也在哀叹“福与美原来不能持久的两全”[5]之后,对浮士德“痛苦地道一声再见”[6]。浮士德出入宫闱只落得与昏君弄臣为伍,想要围海造福人民最后又成了祸害人民,这或许又应和了歌德本人并不成功的政治经历。难怪梅菲斯特会揶揄说:“什么鲜花都想摘到手,以为什么荣誉和恩宠都可据为己有,可天下事不如意者常八九”。[7]在普通人看来,生命的不甘在于缺失许多东西,可是梅菲斯特把能给的都给了浮士德,

6、结果依旧是悲剧。  生活既然是一出悲剧,那么人在悲剧中该怎么活,人生的意义是否可能,又靠谁来拯救?这是《浮士德》留给我们的重要问题。  在这一点上,《浮士德》体现了它的时代性。我们有必要把眼光放到作者生活的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探究那个年代的思想特征,以及与之相关的古希腊以降欧洲的思想传统。自赫拉克利特把“逻各斯”的概念引入哲学以来,作为整体性的世界便成了一个需要解决,而且能够解决的问题。世界纷繁复杂,人生困顿曲折,但人们依然对自己抱有信心。世界是可以了解的,本质规律是可以把握的,对于生命意义的困惑是可以解决的。柏拉图等人虽然也认识到人的限制,

7、但从没怀疑过这种信心。在古希腊后期动荡的年月里,基督教来了。基督教哲学继承了希腊人的逻各斯,在约翰福音中,耶稣成了逻各斯的化身。将逻各斯与上帝同一,为人们通过逻各斯来认识上帝开辟了道路,同时也是对古希腊传统的一种变相继承。人类精神的圣殿里,上帝继承了逻各斯的王位,驾驭人类信心的新皇登基了。你感到困惑吗?你在寻找生命的意义吗?好的,跟我来吧,答案在上帝那里。到了17世纪,也就是歌德的年代,事情有了变化。最能代表这种变化的是康德。康德认为人没有完全纯粹的理性,所谓逻各斯也好,上帝也罢,或许存在,但人类理性的局限性使我们获得它是不可能的。换句话说,上帝在,

8、但不在我们这里,我们不可能找到他,也不可能被他拯救。但康德同时对人也给予了希望和肯定。他在《实践理性批判》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