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字读音考

“不”字读音考

ID:35733096

大小:2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4-15

“不”字读音考_第1页
“不”字读音考_第2页
“不”字读音考_第3页
“不”字读音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不”字读音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不”字读音考“不”字读音考  摘要:顾炎武的《音学五书》中《唐韵正》部分详细地论述了“不”字的读音,他综合运用了诗文押韵材料、实物材料及古文献中的注疏材料等,对“不”字的读音进行了详细论证。顾炎武认为“不”有丕、趺、府鸠反、方九反这几个读音。“不”有时也作发声之辞。文章主要依据顾炎武的《音学五书》和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及各种文献资料分析了《说文解字》中“不”的字音。  关键词:《音学五书》;“不”;字音  作者简介:左瑞平(1988-),女,河北沧州人,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训诂学。  [中图分类号]:H02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1002-2139(2014)-09-0-01  《音学五书》是顾炎武古音学研究的代表作,其中《唐韵正》则可以看作是对《诗本音》《易音》的详细注解,乃至全书的详细注解。顾炎武作为一位文字学音韵学的集大成者,整理归纳出“不”字的读音。顾炎武认为“不”在读音方面有丕、趺、府鸠反三个读音。古“丕”字写作“不”。“不”有时也作发声之辞。此阐明了他古音学的观点。  《说文解字》中“不”: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象形。凡不之属皆从不。方久切。许慎认为“不”为象形字,本义为鸟在天上飞不愿下来的意思,读方九切。许慎这种观点是分析小篆形体得出的,并且没有文献资料的证明。 

3、 清代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中“不”:鸟飞上翔不下来也。凡云不然者。皆于此义引申假借。其音古在一部。读如德韵之北。音转入尤,有韵读甫鸠,甫九切。与弗字音义皆殊。音之殊,?弗在十五部也。义之殊。则不轻弗重。如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之类可?。古声不?同。  段玉裁认为,“不”除了方九切这个读音外,还有另外的读音,甫九切,义为“不然”。还有不?作?,古声不?同,当萼足解。  文章将从意义、字形、语音演变等方面综合结合各种文献资料对“不”字读音进行探讨。“不”字共有五个读音。  一、“不”读“趺”音  从“不”字的甲骨文字体及金文字体可以看出,甲骨文字形,上

4、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从文献资料来看,《诗?小雅?棠棣》“常棣鄂不??”,笺云:“不当作拊。拊,鄂足也。”由此可知“不”字的本义为萼足(花托),古声不?同。  顾炎武和段玉裁都认为“不”为萼足义,读“趺”音。《集韵虞韵》:“?,草木房为?。一曰华下萼。或作不。”《通志?六书略一》:“不,音跗。像花萼蒂之形。”  用于某些地名时,也读“趺”音。焦?曰:“济南之‘华不注山’,吴兴之‘余不溪’,皆作趺音读。”  总的来看,“不”当本义萼足义时读“趺”音,在某些诗文及地名时也会读“趺”音。  二、“不”为古“丕”字。  《说文解字》把“丕”解释为:“大也。从一

5、不声。敷悲切。”许慎认为“丕”是大的意思。  从语言发展演变的角度来分析,古“丕”字和“不”字本为一字,“不”字的本义为萼足。当“大”解是由本义假借而得。随着语言的发展,词义的演变,“不”字假借为当“大”解的“丕”字,使用过程中才产生了形体的分化,产生了“丕”字。  《诗经》等文献中有很多“不”当“大”解的例子。《诗?文王》“有周不显,帝命不时”、“凡周之士,不显亦世”。《大明》“造舟为梁,不显其光”。  古文献中的地名,也有许多“不”为古“丕”字的例子。《春秋》之‘不羹’、‘华不注’。  三、“不”读府鸠反  “不”读府鸠反,常在诗文和姓中使用,随着时代的变化,

6、语言的发展,使用情况逐渐减少。  晋陶潜《酬刘柴桑诗》:“新葵郁北牖,嘉?养南畴。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游斜川诗》:“提壶接宾旅,引满更献酬;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宋鲍照《松柏篇》:“孝子抚坟号,父子知来不?欲还心依恋,欲见绝无由。”  《晋书?束?传》:“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何超音义:“不,甫鸠反,姓也。”《后汉书皇甫规传》记载汉有“不疑”姓。  读府鸠反多出现在姓氏中。在韵文中出现,多是由于押韵的需要。这种读音随着社会的演变,在当今社会中的运用很少见。  四、“不”读方九反  “不”读方九反,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的“否”字。  《说文?不部》:“否

7、,不也。从口从不,不亦声。方久切。”徐?曰:“不可之意见于言,故从口。”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不者,事之不然也;否者,说事之不然也。故音义皆同。”他认为“不”跟“否”字在当“事之不然”的意思解时,音义都相同。“不”字在当否定意义时,“不”“否”音义在一些文献中是一样的。读方九反。  《韩非子?内储说上》:“昭侯以察左右之诚不。”陈奇猷集释:“诚不,谓昭侯知不割爪者为诚,其割者否。”清姚鼐《夏昼斋居》诗:“未知古与今,此意有迁不?”《正字通?一部》:“与可否之否通。”《战国策齐策六》:“齐多知,而解此环不?”  “不”读此音时,意义与“否”字相同,出于诗文

8、押韵的需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