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新人教版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新人教版

ID:35725378

大小:1.06 M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4-14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新人教版_第1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新人教版_第2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新人教版_第3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新人教版_第4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一、经济特区的创办1.创办(1)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2)1988年,中国设立海南省,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2.特点(1)国家给予特区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2)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3)特区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3.意义(1)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2)深圳成为“一夜崛起的城市”。(3)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

2、和示范作用。(4)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1.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1)目的: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2)概况:有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2.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1)概况: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2)作用: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带动了内地开发。3.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设立(1)目的: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

3、工出口产品。(2)特点:汇集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3)意义: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也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三、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时间:1990年。(2)目的:①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②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3)意义:①浦东开发成为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②浦东新区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③成为中国20世纪

4、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2.开放格局的形成(1)表现: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2)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概念阐释] 经济特区我国的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地区。其主要目的是更好地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经济特区仍然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轻巧识记] 改革开放[名师点拨]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中“点、

5、线、面、全、多、宽”的含义(1)“点”是指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中国开放最早、开放层次最高的地区。经济特区的成功产生了强烈的辐射作用,引来开放的高潮。(2)“线”是指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经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沿海经济开放地带。(3)“面”是指我国对外开放由沿海地区向内地延伸。(4)“全方位”是指既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发展中国家开放;既对社会主义国家开放,也对资本主义国家开放;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5)“多层次”是指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

6、城市等多种开放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6)“宽领域”是指我国的对外开放不仅局限于经济领域,还包括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开放。1.创办深圳等经济特区是我国迈出对外开放的第一步。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2.以经济特区为突破口,开放沿海地区,再到内地。由点到面,由沿海到内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3.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经济特区的设立[材料一] 因为绝大部分海外

7、华侨都是来自广东和福建省的,所以两省被认为是吸引海外华侨投资者的最理想的地点。——柯林·麦克拉斯等著《1978年以来的中国——改革、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中国最早设置的经济特区有哪些?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央选择在此处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教你读史]挖掘隐含信息:一是海外华侨大多数来自闽粤地区;二是闽粤地区的地理和资源优势。[提示] 最早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原因: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进一步发展生产力;打破封闭状态,以经济特区为窗口向西方学习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条

8、件优越:如位于东南沿海,隶属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多,便于吸引外资;资源比较丰富;远离国家政治经济权力中心,环境相对宽松、干扰少,有利于改革试验。[材料二] 1984年初,邓小平南下视察深圳等经济特区,他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2)第一批经济特区的成功创建有什么意义?[教你读史]注意解读“窗口”的含义。[提示] 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