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

区域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

ID:35719449

大小:1.76 M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4-14

区域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_第1页
区域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_第2页
区域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_第3页
区域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_第4页
区域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_第5页
资源描述:

《区域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5课时 中国的自然资源[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结合区域图或地形图掌握其分布的规律性。 2.掌握我国水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理解水资源问题的成因以及解决的主要措施。 3.理解我国的环境整治与资源的合理开发之间的关系,会综合分析我国主要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4.理解海洋国土的含义,掌握我国海洋资源的分布状况,分析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环境保护的措施。‘\;;lk0jkkkkxkm,./.提示:①太阳能 ②石油 ③地热能 ④旱地 ⑤水资源 ⑥一 +⑦二 ⑧水田考点一 自然资源概况及我国的土地资源1.我国自然资源

2、的总体特征土地矿产耕地河流年径流量森林总量(占世界位次)33466人均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1)总量大,种类多。(2)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相对短缺——人口众多。(3)开发利用不尽合理。2.土地资源...(1)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①土地资源类型多样。②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多。③土地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④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耕地A水田和B旱地分布在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C林地分布在东北、西南交通不便的深山和边疆地区及东南部的山地D草地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

3、陆地区及青藏高原区(2)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①主要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乱占耕地、土地污染等。②解决措施: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1.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分布利用类型耕地草地林地分布规律东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盆地、低缓的丘陵地区北方干旱、半干旱的高原、山地,青藏高原区东北、西南交通不便的深山区、边疆区和东南部的山地...影响因素地形平原、盆地、低缓的丘陵高原、山地山地、丘陵气候年降水量>400mm的湿润、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400mm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湿润、半湿润地区

4、地区差异因降水量南多北少,形成北方旱作、南方水田的耕作模式草地类型和产草量自东向西随降水量的减少而变化东北林区:松林成海;西南林区:树种繁多;东南林区:经济林茂盛2.土地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盐碱化原因地形、土壤、气候、植被等自然因素,不合理的垦殖等人为因素气候变暖、干旱、风沙侵蚀等,滥垦滥挖、过度放牧、乱砍滥伐造成植被破坏气候干旱,干旱地区大水漫灌,地下水位上升,沿海地区过度抽取地下水,海水倒灌危害土地生产力下降、农业减产沙漠面积扩大、耕地减少、风沙危害、沙尘暴等耕地退化、农业减产对策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植树种草、退耕还林、退耕还牧完

5、善排灌系统,利用水利和生物等配套技术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1973~2002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1)关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的是林地B.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C.前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D.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2)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  )①旱地 ②灌丛草地 ③建设用地 ④裸岩地A.①③        B.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第(1)题,读此图时一定要注意图中反映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有正

6、、负之分,判断前后差值时必须注意。第(2)题,解题的关键是看好图例,仔细读图,然后判断土地利用前后期的变化,进而推理变化给流域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答案:(1)D (2)B考点二 水资源与水能资源1.我国水资源的基本特点(1)总量丰富,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少,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2)时空分布不均匀,表现为南多北少;年际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3)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的分布不匹配。2.我国水能资源的基本特点(1)蕴藏量大,可开发量居世界第一。(2)地区分布不均,按地区来说,大部分集中在西南地区,其次是中南地区和西北地区;按河流来说,长江流域最丰富。(

7、3)大型水电站的比重很大。...(4)开发利用率低。3.解决水资源紧缺的措施(1)修建水库,解决时间分配不均。(2)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1.华北平原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与解决措施2.跨流域调水调水工程引水路线作用南水北调东线从扬州的江都水利枢纽引水,向北沿京杭大运河抽水到天津把长江流域的水抽调一部分到干旱的华北、内蒙古和西北地区,以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并使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等河流成为相互沟通的水利体系中线从丹江口水库送水到北京、天津西线从长江上游干支流(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送水到黄河上游...引黄济青把

8、黄河下游的水调到青岛解决青岛的缺水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