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696159
大小:17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4-13
《2018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提纲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植物的生殖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植物通过开花、传粉、受精后,受精卵→胚→新个体。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例如竹用地下茎生殖、椒草用叶生殖、马铃薯用块茎生殖。3.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比较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一般在条件较好时,无性生殖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后代。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有性生殖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更大的变异性。在有性生殖过
2、程中,基因的自由组合以及变异增加了子代适应环境的能力。有性生殖也能促进有利变异在种群中传播,进而促进物种的进化。4.无性生殖的应用农业生产上经常用到扦插和嫁接的方式进行无性生殖。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1.完全变态同家蚕一样,蜜蜂、菜粉蝶、蝇、蚊、蛾等昆虫的发育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2.不完全变态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像
3、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的昆虫还有蝉、蟋蟀、蝼蛄、螳螂。昆虫的生殖特点卵生、有性生殖、体内受精。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1.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生殖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外受精发育特点:变态发育,卵→蝌蚪→幼蛙→成蛙。雄蛙鸣叫的意义是求偶;雌雄蛙抱对有利于提高卵的受精率。注意两栖动物的发育只是变态发育,“完全变态”还是“不完全变态”只用于昆虫。2.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某些地区的畸形蛙的出现可能是由于水域环境污染造成的。两栖动物在生物圈中由盛而衰的过程给我们的启示: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因此生物对环境有一定的适
4、应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是有限的,一旦环境的变化超过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生物的生活和分布就会受到影响。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1.鸟卵的结构卵壳和卵壳膜对卵起保护作用,在卵壳上有许多起气孔可以透气,以确保卵进行气体交换。卵白含有供给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水分。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胚盘含有细胞核,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6鸟卵既可贮存丰富的营养物质供胚胎发育需要;又有卵壳、卵壳膜的保护,能减少水分的丢失。这都有利于鸟类在陆地上繁殖后代。2.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鸟类的繁殖行为是对复杂多变的陆地
5、环境的适应,也鸟类是较高等的类群。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2.生物的性状性状是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如人的ABO血型)和行为方式(如人的惯用右手或左手等)等特征的统称。相对性状是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3.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转基因超级鼠的实验说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同时也说明在生物传种接代过程中,生物传下去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生物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但有些性状是否表现,还受到环境的影响。4.转基因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
6、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1.基因、DNA和染色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基因是染色体上是有遗传效应(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染色体主要由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DNA分子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染色体,46个DNA,含有数万对基因。2.基因经精子
7、或卵细胞的传递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而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亲代细胞中染色体的水平,其中有一半染色体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1.孟德尔(遗传学之父)的豌豆杂交试验①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②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例如:表现为隐性性状矮豌豆的基因组成只有dd;表现为显性性状高豌豆的基因组成有DD或Dd两种。③体细胞中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生殖细胞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④基因组成是Dd的,虽然d
8、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d隐性基因还会遗传下去。2.禁止近亲结婚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近亲携带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可能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