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681263
大小:2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11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三注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作文教学中的三注重 摘要: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对此,我提出三注重:第一,注重创新的导向性。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营造艺术氛围,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不断思考的能力。但应该注意,创新不是把要写的东西神秘化,也不是“出怪”,不是“钻牛角尖”。第二,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要发展学生思维的多极性、敏锐性、深刻性、独立性、创造性。在构思之初要让学生用发散思维打开思路,并要重点发掘我们的日常生活的细小事情,还应要求学生在平时要扩大阅读面。第三,注重表达的技巧
2、性。要学生学会辩证施技至关重要。但技巧不是唯一的,它可以有很多种。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要要求学生精读欣赏过的作文。 关键词:创新的导向性,发散思维的培养,表达的技巧性 写作文在中学生看来一向是件难事。由于他们少有创作热情,所以写出来的东西,不是无病呻吟、矫情做作;就是言不由衷、假话连篇。个性没有得到发展,写作水平就很难提高。为此,不少教师都对作文教学的改革进行了大胆的探索。而在我看来,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坚决地走出当前作文教学的误区,寻找一条作文教学的改革之
3、路。笔者经过近年来的观察思考,在中学生作文教学中注重了以下三点的培养和指导,收到了一些始料不及的效果。 第一,注重创新的导向性。 何为创新?创新即在扬弃旧观念、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新观念、新事物。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实行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创新意识。在写作文时更是如此,我们应该提倡新观念、新方法、新导向。它旨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现、发明自己个体世界中前所未有的东西,激活创新意识,写出“人无我有,人有我深,常中求变,变中
4、求新”的作文。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营造艺术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如布置驳论文时,可以这样导入:“生活中有许多现象或说法,让你看了听了心里就很不舒服,非驳一驳才能一吐为快。对什么话听见很不顺耳,为什么不顺耳?对什么事看了不顺眼,为什么不顺眼?能说给同学们听听吗?”这样同学们主动思考,争相发言,同时互相补充,互相启发,提出了自己新颖的看法,消除了写作的畏难情绪。作文指导也宜在艺术氛围中让学生理解写作真谛。如近几年学生写作文常搞花架子,矫情虚伪,写大话、空话、假话,不去写真实的生活,不
5、去抒写真情实感,要指导学生写真实的生活,需要营造感人的真实氛围,最好用学生中的真实故事去创设艺术氛围,才能真正打动学生的心灵,因为同学们对抒写真情实感的魅力的理解比讲千言万语还要深刻得多。 在此基础上,还要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不断思考的能力。章熊先生指出:“作文的创新来源观察、分析能力和求新意识。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动力。”作文从表面看好像是个语言问题,而就实质看是如何运用语言来表达思想的问题。人云亦云、老生常谈何来新意?只有认真观察、不断思考现实生活,只有苦苦探索、不懈追求,才能迸发思想的火花,才能写出
6、有见解、有深度、有创意的作文。只有有意识地借鉴他人的创造,有意识地运用作文技巧,才能创新。 但是,创新不是把要写的东西神秘化。我国教育界老前辈刘佛年说得好:“只要有点新意思、新思想、新设计、新方法,就称得上创造。”写作文旨在把学生从僵死的、固定的、刻板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体现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精神。中学生作文应避免模式化,避免雷同,避免陈陈相因,写出自己的心声,写出个性特色,就称得上创新。同时,还应注意的一点是,创新不是“出怪”,不是“钻牛角尖”,创新是“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
7、之中”。创新又一定要和所引发的话题相应和,是在话题规定的范围之内发挥独狼子野心性,不能脱离话题另写一套。 第二,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 思维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同样的、概括的反映过程。发散思维则又称求异思维,是一种辐射型的思维方式。它从多角度、多起点、多层次、立体地全方位地来思考问题,是创造思维的核心。要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积极突破思维定势,纵、横、分、聚,发展学生思维的多极性、敏锐性、深刻性、独立性、创造性等种种品质,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就显
8、得尤为重要。 在构思之初要让学生用发散思维打开思路,做出最佳选择。围绕作文题目,作思维辐射,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平面到立体,跳出事物点、线、面的限制,既要使其注意从上下左右、四通八方的横向联系中考察事物,从而使主体思路更加灵活。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细小事情中,发现作文题目蕴含的巨大社会意义,从小事中开掘深刻的主题,就是以小见大的写法。在指导写作时,经常要求学生在平常观察事物时,要善于发现事物产生联想,运用发散思维,抓住“小”来反映“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