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677279
大小:1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4-11
《“海派”黄杨木雕技艺技法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海派”黄杨木雕技艺技法赏析上海黄杨木雕以其鲜明的特点,在本地传统特色工艺品种中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是“海派”工艺的代表性品种。上海黄杨木雕产生、形成的历史虽不是十分久远,但它的技艺技法在发展、形成为“海派”特色的过程中,吸纳西方美术技法、融汇传统技艺的特点,却十分的典型。追求严谨的写实,是上海黄杨木雕的灵魂。以“海派”黄杨木雕的创始人徐宝庆为例,无论人物、动物,甚至每一个物件,都讲究它的结构、比例,在真实的基础上挖掘作品的个性。《丰收》中的农民,健硕的身材,十分标准,尤其男性裸露的上身完全表现了准确的人体解剖结构;《撑骆驼》中的孩子,取游戏中最高潮的一刻,一个微张着嘴,略有紧张,一个稳
2、稳地弯腰侧看,两个人一松一紧,一张一弛,情绪上的对比,增强了作品的戏剧效果。而简略的衣饰衣纹,完全略去了与主题无关的内容,把观者的注意力,全部推向最精彩的两个人物。此外,运用西洋雕塑中可四面观看的形式,使得“海派”黄杨木雕作品与传统雕刻作品产生明显的差异和不同。这种与传统技法不同的可多面观看的雕刻形式,扩大了作品的可看性,同时也要求作者对作品结构有更强的组织能力,这已成为“海派”黄杨木雕一个具有标志性的特色。取材方面,以徐宝庆先生为代表的“海派”黄杨木雕艺人手中,不摒弃传统题材,但更注重现代题材。现实生活环境给他无穷的灵感,身边的生活琐事信手拈来,再加以细腻的刻画,适时的夸张,将其中的趣
3、味提级,扩张,强调,配以十分到位的工艺手法和技巧,这样的作品,使观者无不感到和自己的生活十分贴切,如同就在观看周边的似曾有过的某事某人,却又比平时看到的更精彩、更生动,如徐宝庆先生《撑骆驼》《喂牛》《梳头》等等,不胜枚举。这种对趣味型现代生活的取材,也已成为“海派”黄杨木雕的标志性特色。用材在“海派”黄杨木雕中也有独特之处,将材料用足、用满,在设计制作中尽可能保留原料,因此这类作品往往外形的造型相对比较单调、简单。而“海派”黄杨木雕在设计制作中除了用足材料外,还会注重努力去扩张材料的体积感,从而产生更良好的工艺艺术效果。这种材料体积的扩张感不是依靠对料的拼接造成的,而是在设计制作中,通过
4、对内容的布局调控,使观者在直觉上产生的一种视觉效果。比较典型的是《撑骆驼》,作品中的两个孩子,一上一下,一前一后,尤其是上面的孩子,两腿外张,纵身向前。两个孩子所有的动作、动态、目光是完全向四面延伸,对观者有着一种引导视线向外扩张的作用,这样自然也就将作品的体积感向外扩展了。刀具的制作、运用,“海派”黄杨木雕基本沿袭了传统木雕特别是浙江木雕刀具的主要技艺,但又别具一格。“海派”木雕艺人使用的刀具可用一个字概括:多――量多、样式多、变化多。“海派”木雕艺人使用刀具,常常有三四十把,甚至上百把之多,类型大致可分为平口、圆口、斜口、槽口这样几种,但在这几种的样式上,又有多种多样,大小、角度随需
5、要而变。按使用种类论,尺寸大的,可敲可打,主要用于出毛坯;稍小些的,则用于细坯雕刻;再细小的就是在精雕修光中使用的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海派”木雕中使用的“月剜刀”,这种刀具是在平刀的基础上,将刀口加工成圆弧,使得它的作用兼容了圆刀和平刀的作用。刀具的多样化,使作者的创作更得心应手、灵活多变。实际上,“海派”的精髓,就是在上海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都市中,形成了海纳百川的精神和发散性的思维。任何技艺,不拘泥于传统,但也不摒弃传统,尤其有敏锐的感觉,特别善于吸收新事物,并融贯于自身。在“海派”黄杨木雕的技艺技法中,无论是取材用料、工具制作运用,都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海派”木雕在
6、上海传统工艺美术的品种中不算历史最长的一个,但技艺技法在贯通中外上应是最有特点的一个,且是在各个历史时期风貌最具鲜明的一个品种。从徐宝庆先生创立“海派”黄杨木雕起始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初创期,到五六十年代的推进期,以及最受政治影响的六七十年代的巅峰期,都在“海派”黄杨木雕的技艺技法中留下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在各类“海派”传统工艺品种中,黄杨木雕应该是各个时期作品在目前保存相当完整的一个。如有这样的一个机会,将现存的“海派”黄杨木雕作品汇集一堂,对它的技艺技法作一个全面的观摩、研究、总结,那一定是十分让人兴奋和有意义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