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674345
大小:4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10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新课标与“再创造”数学教学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标与“再创造”数学教学思想“再创造”数学教学思想是由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倡导的教学原则。“再创造”教学就是让学生在现实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思考去“创造”数学知识,去获得新的数学知识,而不是生吞活剥的将既有的数学知识灌输给学生。也就是说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知识的发现,亲身体验知识创造的经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所学的知识达到内化的目的。在大力实行素质教学的今天,“再创造”数学教学思想的实施显得尤其必要。一、新课标下对“再创造”教学思想的再认识。1、“再创造”教学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2、,未来社会需要大批量的创造型人才,而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依赖于教学,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将是今后一段时期数学教学所面临的一个很重要课题。而“再创造”教学要求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现”,经历科学的“创造”,这无疑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非常有益的帮助。2、“再创造”教学强调数学教学的实践性。“再创造”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并获得知识。这有利于打破数学的神秘感,使数学变得更生动,变得更具体,更贴近现实。学生可通过自己的“再创造”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现、形成和创造的过程。强调知识不是从外界强加给学生
3、的,而是从自身的体验来认识。3、“再创造”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老师处于教学过程的中心地位,起决定作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做学生看,老师考学生背,殊不知,这种观念恰恰颠到了教与学的双方关系,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纸上得来终觉浅,唯有实践出真知”。在教学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的发展、感情的培养,都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4、“再创造”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学生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可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有利于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
4、性。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以上认识说明,“再创造”数学教学思想非常贴近新课程教学理念,同时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在大力开展素质教学的今天,学习并实施“再创造”教学思想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5、二、新课标下“再创造”教学思想在教学中的运用。1、注重体验,对教学方式进行“再创造”。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我们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起着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这种教育方式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呢?(1):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
6、激发学习兴趣。有问题才会有探索意识,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是引导学生“再创造”学习数学的重要前题,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源泉。通过创设问题环境,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例如:《100万有多少》这一节课,我们可这样开展教育。课前让每个人准备100克的大米,请每组同学数一下100克大米有多少粒。那么100万粒大米有多重呢?用计算器开始计算,一会儿给出答案。如果100张100元人民币厚约为0.9厘米,那么100万元的100元面额的人民币叠起来厚度是多少?学生异常感兴趣的进行计算,彼此之间积极交流各自的结论。
7、如果100元的人民币长约15.5厘米,宽约7.7厘米,那么100万元约占多大体积?学生更加兴奋地进行计算。学生很快依据计算器的计算给出结果。请设计一个可以装100万元的箱子,并指出箱子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学生分组讨论,这样很自然地让课堂学习情境达到最高峰。(2):多感官参与学习,主动去获取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要求学生动脑的基础上,应要求学生多动口、动手。以学生集体的自主活动为主旋律,凡是学生可以自己动手操作的,一定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并掌握相应学习方法,使得在今后的学习中善于自己去发现
8、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让学生通过折纸的操作(对折重合),理解平均分;通过分实物,画图等动手操作活动,认识1/2、1/3,使学生体验到:只要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均分成两份,三份,每一份就是这个物体或这个图形的1/2、1/3表象进行联想,画图,折纸1/4、1/5、1/10……。再由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初步认识几分之一所表示的意义。2、研究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创造”。新教材尽管对教材有了较大的改进,并为学生提供了许多进行“再创造”学习的机会,但仍有改进的空间,老师可通过提供更多的背景材料创设“创
9、造”条件,或根据学生思维特点,提供“拟真”发现。例如学习“分母有理化”,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可先将它写成将分子分母同时乘以,就变成了,也就完成了除法运算,最后指出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就叫分母有理化。但是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设置问题,情况就大不一样。你能求出÷的近似值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